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用评级起源于美国,在20世纪前期,美国的经济迅速发展,迅速发展的经济带来了货运量的大量增加,铁路公司为了满足运输的需要就开辟了很多货运新线路,同时铁路公司也需要筹集大量资金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而铁路公司能筹集资金最快的方法就是发行债券。市场上同时存在很多公司发行的多种债券,投资者根本不清楚每种债券的风险和收益情况。这个时候信用评级公司就应运而生了。第一家评级公司是由穆迪先生创办的穆迪评级公司,在穆迪公司成立之后,它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对每一家铁路公司发行的债券进行了信用评级,并且对外公布了铁路公司每一只债券的信用等级,这使得广大投资者初步了解了铁路债券的风险情况,能够做出更加有利的决策。因此,穆迪公司以及它的评级业务受到了广泛好评。
后来穆迪公司的业务逐步扩充,评级对象从铁路公司延伸到了工业企业和事业单位,从公司债券扩展到了美国国债,美国国内也陆续出现了其他的信用评级机构。但是总体上来说,美国当时经济发展情况很好,债券违约事件也特别少,信用评级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国内出现了经济危机,国内公司大批量破产导致公司的债券无法如期偿还,投资者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此时的监管机构和投资者们才渐渐认识到信用评级的重要性。
美国信用评级发展近百年,已经成立了穆迪、标准普尔及惠誉三大权威评级机构,可以说这三大评级机构长期垄断了国际评级市场。虽然不能否认这三大评级机构具有的绝对的经验和优势,但是也不能不认识到它们在评级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不公允评级行为。在三大评级机构进驻到欧洲以后,也是长期占领了欧洲评级市场,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之后,欧盟方对美国的评级垄断行为提出了质疑,要求评级机构增加评级过程的透明度。此后欧洲也不断认识到拥有信用评级话语权的重要性,并且于2010年宣布要成立信用评级机构。
随着债券市场的发展,我国的信用评级业务也逐步地得到发展和规范。80年代后期我国的信用评级开始起步,此间人民银行系统成立了20多家评级机构。1988年,上海远东宏信评估公司成立,成为我国第一家非银行系统的资信评级机构。1992年,国务院颁布相关通知,该通知规定债券发行审批前必须要经过资信评级,这一规定极大地促进了资信评级的发展和进步,为资信评级这一中介机构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此后,我国的资信评级业务发展迅速。首先是中诚信、大公国际等国内评级机构在评估行业取得了很大的市场占有率,然后就是国内评估机构和穆迪、惠誉等三大国际评估机构的合作也越来越广泛。信用评级机构及评级业务发展至今,全社会对债券评级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我国的资信评估行业前景将是一片繁荣。
2005年之后,短期融资债、中期票据、公司债等陆续涌现,债券市场非常活跃,为了更好地监管债券市场,相关部门开始对审批制度进行改革。2012年,债券市场上存在包括了远东宏信、鹏元资信评估、中诚信、大公在内的8家信用评级机构进行企业信用评级,而截止到目前,市场上有10家评级机构从事企业信用评级业务,这些评级机构是:东方金城、大公国际、联合信用评级、联合资信评估、鹏元资信评估、上海新世纪、中诚信国际、中诚信证券评估、中债资信评估和上海远东资信评估等。
由于我国信用评级发展较晚,和国外信用评级的研究相比,目前关于企业信用评级的研究是非常匮乏的。同时现在作为企业融资手段之一的债券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迫切需要信用评级机构来对资本需求方的偿债能力及意愿进行评估,以保证投资方的利益,保证债券市场的健康、稳健发展。企业评级是专业的信用评级机构在充分考虑企业宏观因素、行业因素、经营管理及财务状况的基础上,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及意愿进行评价,并用简单的符号表示出来。信用评级机构以及企业信用评级的出现,大大缓解了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债券市场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和我国的成立比较滞后的信用评级机构相似,我国关于信用评级的研究也是非常少的。国外对于信用评级的研究方法、影响因素以及经济后果等的研究是相对比较丰富的,信用评级的定性法和定量法的发展,各种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对企业信用评级的影响以及信用评级对股本、债务成本、审计质量以及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的是相对深入的。我国对信用评级的研究是非常有限的,特别是这其中绝大多数的研究也仅限于财务指标方面,但是实际上影响企业的信用等级或者是偿债能力及意愿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仅仅财务指标的研究显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国内外研究都表明,公司的治理指标会影响到企业的信用等级,Liu和Jiraporn(2010)研究了资信评级和CEO权利的关系,结果显示CEO权利大小和信用评级负相关。Chen(2011)认为董事会独立性较小时,企业主体的信用评级反而较高。本文猜想作为公司另外一个机制——内部控制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信用评级。内部控制制度作用于财务信息生成的过程,高效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缓解债权人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情况,使得债权人企业能够更准确的做出关于贷款金额、贷款成本及贷款时间时的决定。高效的内部控制可以保证企业的经营活动按照既定的程序和目标严格进行,缓解公司的代理问题,降低相应的代理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促进公司取得稳健的盈余,增加了债权人从企业拿回本金和利息的可能性。
本文研究的目的之一是要证实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信用等级的关系,之二就是提醒企业要重视内部控制建设。本文研究意义在于:一、丰富信用评级相关理论;二、强调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本文猜想,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增强企业还本付息能力,提高企业信用评级。本文一共分为六个部分,基本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讲述了研究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信用评级的背景及意义、本文研究目的及内容以及文章的预期创新等。
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梳理了国内外关于企业信用评级及内部控制质量的研究现状。整理了信用评级和内部控制质量的相关文献后发现,国内仅有一篇是关于内部控制质量和企业债权人保护的文章,国外有两篇相关文章,一篇文章是内部控制缺陷和企业信用评级,另外一篇是内部控制质量、公司治理和信用评级。
第三部分交代了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情况。主要包括信用债的发展情况、信用评级的发展情况及信用评级的重要作用。让读者可以先对本文的制度背景有个大致了解,然后再进一步对内部控制质量和信用评级的关系进行研究。
第四部分是理论分析及假设。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及委托代理理论出发,阐述了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在保护债券人利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前人研究表明,内部控制质量一方面能提高经营效率进而缓解委托代理关系,从而保障债权人相关利益,一方面能提高财务报告可信度进而缓解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从而维护债权人经济利益。因此,本文提出假设: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提高企业的信用评级。
第五部分为研究设计。首先介绍本文数据来源及对初始数据的处理方式,然后是对本文各变量进行定义及本文回归模型设计的介绍。其中,本章重点讲述了初始数据的筛选过程,同时对控制变量选取原因进行了详细阐述,然后分别采用OLS和Probit回归实证验证两者之间的关系。
第六部分为本文结论、创新、不足之处、政策建议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等。首先,本文总结了实证研究的结论,即信用评级过程中考虑了内部控制质量,并且两者是正相关的关系。另外也简单交代了信用评级和其他财务指标及治理指标的关系。其次,本文从理论、实践等角度介绍了本文的创新之处。然后,本文也列举了主要变量的数据搜集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最后针对本文不足之处提出了一些建议。
本文研究内部控制质量和企业信用评级之间的关系,能够补充我国关于信用评级实证研究的不足,引起企业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关注,使得发债企业提高自己的评级有章可循。
后来穆迪公司的业务逐步扩充,评级对象从铁路公司延伸到了工业企业和事业单位,从公司债券扩展到了美国国债,美国国内也陆续出现了其他的信用评级机构。但是总体上来说,美国当时经济发展情况很好,债券违约事件也特别少,信用评级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国内出现了经济危机,国内公司大批量破产导致公司的债券无法如期偿还,投资者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此时的监管机构和投资者们才渐渐认识到信用评级的重要性。
美国信用评级发展近百年,已经成立了穆迪、标准普尔及惠誉三大权威评级机构,可以说这三大评级机构长期垄断了国际评级市场。虽然不能否认这三大评级机构具有的绝对的经验和优势,但是也不能不认识到它们在评级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不公允评级行为。在三大评级机构进驻到欧洲以后,也是长期占领了欧洲评级市场,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之后,欧盟方对美国的评级垄断行为提出了质疑,要求评级机构增加评级过程的透明度。此后欧洲也不断认识到拥有信用评级话语权的重要性,并且于2010年宣布要成立信用评级机构。
随着债券市场的发展,我国的信用评级业务也逐步地得到发展和规范。80年代后期我国的信用评级开始起步,此间人民银行系统成立了20多家评级机构。1988年,上海远东宏信评估公司成立,成为我国第一家非银行系统的资信评级机构。1992年,国务院颁布相关通知,该通知规定债券发行审批前必须要经过资信评级,这一规定极大地促进了资信评级的发展和进步,为资信评级这一中介机构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此后,我国的资信评级业务发展迅速。首先是中诚信、大公国际等国内评级机构在评估行业取得了很大的市场占有率,然后就是国内评估机构和穆迪、惠誉等三大国际评估机构的合作也越来越广泛。信用评级机构及评级业务发展至今,全社会对债券评级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我国的资信评估行业前景将是一片繁荣。
2005年之后,短期融资债、中期票据、公司债等陆续涌现,债券市场非常活跃,为了更好地监管债券市场,相关部门开始对审批制度进行改革。2012年,债券市场上存在包括了远东宏信、鹏元资信评估、中诚信、大公在内的8家信用评级机构进行企业信用评级,而截止到目前,市场上有10家评级机构从事企业信用评级业务,这些评级机构是:东方金城、大公国际、联合信用评级、联合资信评估、鹏元资信评估、上海新世纪、中诚信国际、中诚信证券评估、中债资信评估和上海远东资信评估等。
由于我国信用评级发展较晚,和国外信用评级的研究相比,目前关于企业信用评级的研究是非常匮乏的。同时现在作为企业融资手段之一的债券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迫切需要信用评级机构来对资本需求方的偿债能力及意愿进行评估,以保证投资方的利益,保证债券市场的健康、稳健发展。企业评级是专业的信用评级机构在充分考虑企业宏观因素、行业因素、经营管理及财务状况的基础上,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及意愿进行评价,并用简单的符号表示出来。信用评级机构以及企业信用评级的出现,大大缓解了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债券市场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和我国的成立比较滞后的信用评级机构相似,我国关于信用评级的研究也是非常少的。国外对于信用评级的研究方法、影响因素以及经济后果等的研究是相对比较丰富的,信用评级的定性法和定量法的发展,各种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对企业信用评级的影响以及信用评级对股本、债务成本、审计质量以及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的是相对深入的。我国对信用评级的研究是非常有限的,特别是这其中绝大多数的研究也仅限于财务指标方面,但是实际上影响企业的信用等级或者是偿债能力及意愿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仅仅财务指标的研究显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国内外研究都表明,公司的治理指标会影响到企业的信用等级,Liu和Jiraporn(2010)研究了资信评级和CEO权利的关系,结果显示CEO权利大小和信用评级负相关。Chen(2011)认为董事会独立性较小时,企业主体的信用评级反而较高。本文猜想作为公司另外一个机制——内部控制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信用评级。内部控制制度作用于财务信息生成的过程,高效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缓解债权人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情况,使得债权人企业能够更准确的做出关于贷款金额、贷款成本及贷款时间时的决定。高效的内部控制可以保证企业的经营活动按照既定的程序和目标严格进行,缓解公司的代理问题,降低相应的代理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促进公司取得稳健的盈余,增加了债权人从企业拿回本金和利息的可能性。
本文研究的目的之一是要证实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信用等级的关系,之二就是提醒企业要重视内部控制建设。本文研究意义在于:一、丰富信用评级相关理论;二、强调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本文猜想,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增强企业还本付息能力,提高企业信用评级。本文一共分为六个部分,基本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讲述了研究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信用评级的背景及意义、本文研究目的及内容以及文章的预期创新等。
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梳理了国内外关于企业信用评级及内部控制质量的研究现状。整理了信用评级和内部控制质量的相关文献后发现,国内仅有一篇是关于内部控制质量和企业债权人保护的文章,国外有两篇相关文章,一篇文章是内部控制缺陷和企业信用评级,另外一篇是内部控制质量、公司治理和信用评级。
第三部分交代了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情况。主要包括信用债的发展情况、信用评级的发展情况及信用评级的重要作用。让读者可以先对本文的制度背景有个大致了解,然后再进一步对内部控制质量和信用评级的关系进行研究。
第四部分是理论分析及假设。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及委托代理理论出发,阐述了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在保护债券人利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前人研究表明,内部控制质量一方面能提高经营效率进而缓解委托代理关系,从而保障债权人相关利益,一方面能提高财务报告可信度进而缓解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从而维护债权人经济利益。因此,本文提出假设: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提高企业的信用评级。
第五部分为研究设计。首先介绍本文数据来源及对初始数据的处理方式,然后是对本文各变量进行定义及本文回归模型设计的介绍。其中,本章重点讲述了初始数据的筛选过程,同时对控制变量选取原因进行了详细阐述,然后分别采用OLS和Probit回归实证验证两者之间的关系。
第六部分为本文结论、创新、不足之处、政策建议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等。首先,本文总结了实证研究的结论,即信用评级过程中考虑了内部控制质量,并且两者是正相关的关系。另外也简单交代了信用评级和其他财务指标及治理指标的关系。其次,本文从理论、实践等角度介绍了本文的创新之处。然后,本文也列举了主要变量的数据搜集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最后针对本文不足之处提出了一些建议。
本文研究内部控制质量和企业信用评级之间的关系,能够补充我国关于信用评级实证研究的不足,引起企业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关注,使得发债企业提高自己的评级有章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