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探讨了隋唐之际居住在河汾(黄河、汾河流域的交界地带)的以文中子王通,其兄王度,其弟王绩,以及其孙王勃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王氏家族作家群体所创造的文学。旨在通过对王氏家族在文学的继承和创新方面所做贡献的探讨,考察隋唐之际文学发展的脉络和承上启下的时代特点等。
第一章考察了王氏家族成员的生平、著述。在隋唐之际的三代作家中,有姓名可考的成员共计十七人,著述二十四种,今存四种,另外还有存于文集外的小说、诗赋等五篇。
第二章探讨了王氏家族对唐代主要文体的发展所做的贡献:这一家族不仅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古镜记》这一唐传奇的开山之作,对五言律诗的定型和七言歌行的发展以及辞赋、骈文等文体的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章分析了王氏家族在以儒学为重的“三教可一”思想指导下的文学的融合精神:王通站在儒家的立场上提出了“三教可一”的思想,不仅在大一统的政治背景下,有利于三教的协调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成为影响后世的政治、哲学和宗教思想,对于丰富文学的思想内容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文学的思想内容等方面对三教精神的包容和超越,使得王氏家族的文学更加丰富而深刻,也深深影响了后代的文学。
第四章主要探讨了王氏家族的文学游离于当时的主流文学“宫廷文学”的创作心态和创作实践:王氏家族的主要作家以对自由和自然境界的向往和追求,以洒脱傲岸、张扬个体精神的人生姿态实现了对魏晋风度的追摩和扬弃,在这种创作心态的影响下,他们走向了自然山水,对山水田园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五章探讨了文学伦理学的概念,并从伦理学的视角考察,发现先秦两汉时期的文学在创作、诠释和教授等过程中都极为重视文学的伦理价值,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则受儒学式微以及文学自觉等因素的影响,相对忽视甚至造成了伦理价值的缺失而常被指斥为“亡国之音”。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王氏家族为文学伦理学的重建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对唐宋的古文运动以及宋明理学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六章主要分析了王氏家族的作家在文学的审美价值的追求方面所做的贡献,他们在对江左遗习的超越和对“文过”与“理胜”的纠偏中,注重审美感情的表达,融合了南北文风,实现了对意境美的追求和建构。
在余论中本文提出,王氏家族的作家们在从“文学的自觉期”(魏晋南北朝)到“自觉的文学期”(盛唐)的过渡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并指出尽善尽美永远是文学追求的目标。最后本文对王氏家族文化繁荣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并认为家族对于封建时代政治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值得更多的学者予以关注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