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ltiBac高效展示系统构建及其应用于多联疫苗的模型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杆状病毒展示系统(Baculovirus Display System,BDS)是一种优秀的真核生物表面展示系统,具备安全、高效和经济等优点。由于杆状病毒载体对哺乳动物安全,兼具基因表达水平高、蛋白修饰完善等特点,BDS被广泛应用于抗原呈递、基因治疗和基因工程疫苗等领域。近年来研究发现,BDS的应用和推广主要受到如下4个方面的限制:(1)传统BDS利用目标基因与Class Ⅲ型囊膜蛋白基因的融合表达,实现目标蛋白囊膜展示的同时,杆状病毒自身Class Ⅲ型囊膜蛋白也高量表达,从而产生2种囊膜蛋白之间的强烈竞争,导致目标蛋白的展示效率低;(2)由于转移载体和外源基因引入方式等限制,BDS多局限于单一/双目标蛋白的研究,针对多目标蛋白的融合共展示研究尚无深入探索;(3)传统BDS一般使用病毒极晚期活性启动子介导融合基因的表达,启动子表达时序性差异同样引起蛋白竞争、降低展示效率,且杆状病毒启动子具有典型的宿主蛋白依赖性,在多数非宿主细胞内不具有表达活性;(4)囊膜蛋白可介导杆状病毒转导哺乳动物细胞,但转导效率较低,无法满足BDS的应用需求。因此,提高BDS展示效率、深入探索多目标蛋白的共展示能力、筛选出一种不依赖宿主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的极早期高效表达启动子和提高杆状病毒对非宿主细胞转导效率,成为BDS系统亟待开发应用的关键因素。该研究首先筛选并设计出含有博莱霉素抗性基因(ZeocinR)的同源重组基因gp64F-ZeocinR-gp64R,Red-gam重组等技术构建gp64基因缺失型菌株E.coli Ac Multi Bac/Δasd Sw106/PGB2ΩInv/Δgp64(Sw106-Δgp64),并基于Sw106-Δgp64重组菌确定了囊膜蛋白GP64的缺失将导致重组杆状病毒无法完成出芽、成熟等过程;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序列(Internal Ribosome Entry Site,ires)介导的荧光素酶(Luciferase)表达量测定结果表明,ires在昆虫sf9细胞的表达效率显著低于上游启动子的直接作用,12 h.p.i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且ires补偿表达方式的引入,可显著降低野生型GP64的表达量,并拯救重组杆状病毒完成复制循环;TEM检测也表明低GP64组装对重组病毒粒子的滴度、复制周期和形态结构等无显著影响。其次,为探究ires介导GP64低量表达对BDS展示效率和展示能力的提升,基于Sw106-Δgp64重组菌的Luciferase和荧光蛋白融合展示测定结果表明,ires介导的GP64低量表达可将Luciferase的展示效率提高约5倍(p<0.01);LSCM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Zero-Background Tn7和Cre-loxP特异性转座,成功实现了3种荧光蛋白(GFP、mCherry和YFP)稳定、高效的共展示在sf9细胞和重组病毒囊膜表面。基于启动子表达时序性研究,系统测定了杆状病毒启动子(p10、p64、pvp39)和哺乳动物细胞活性启动子(pcmv、psv40、pie1)在昆虫sf9、BHK-21和293T细胞的表达效率,并筛选出杆状病毒极早期活性启动子p64和非病毒蛋白依赖性启动子WSSV-pie1可介导融合基因的高效表达和展示;此外,结合流式细胞术,验证了Invasin和VSVG在病毒囊膜的修饰作用,可提高重组病毒粒子对非宿主细胞(BHK-21、293T)的转导效率。最后,利用Sw106-Δgp64重组菌和ires介导的野生型GP64低量表达等方式,成功构建出一种高效率、共展示4种目标蛋白(PCV2-Cap、PRRSV-Gp5、CSFV-E2、Invasin)的重组杆状病毒,Western Blot和囊膜抗原ELISA检测结果表明,4种目标蛋白的展示效率相较于传统BDS均有极显著提升(p<0.01);以BALB/c小鼠为模型,进一步验证了Sw106-Δgp64系统和ires-V5gp64补偿表达等方式,比传统BDS可诱导小鼠产生更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p<0.01)。综上所述,该研究成功构建了一种gp64基因缺陷型E.coli Ac Multi Bac/Δasd Sw106/PGB2ΩInv/Δgp64,通过ires介导GP64低量表达等方式,在不影响重组病毒滴度、复制周期和病毒形态的基础上,显著提高了多目标蛋白的囊膜展示效率和展示稳定性;利用启动子表达时序性,实现了杆状病毒极早期活性启动子p64和非病毒蛋白依赖性启动子pie1介导融合基因的高效表达;利用Invasin、VSVG对病毒囊膜的修饰,进一步提高了重组病毒对非宿主细胞的转导效率。基于上述研究构建出一种新型、多目标蛋白高效共展示的重组杆状病毒,成功应用于BALB/c小鼠,系统性探索了Sw106-Δgp64-ires-V5gp64应用于多蛋白高效共展示、多联疫苗等领域的开发前景,为BDS的发展奠定研究基础。
其他文献
传粉生物学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对理解植物与生物或非生物传粉媒介、植物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协同进化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兰科是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类群之一,拥有极其多样的遗传和形态变异,自达尔文时代起,兰科中就发现了许许多多的传粉系统和各式各样的传粉机制,这些生物学信息为探讨和理解兰花的起源与进化、繁殖生态和种群扩张等提供有效线索和证据。小沼兰(Oberioides microtatanth
鱼类为适应复杂的水体环境进化出一套独特的黏膜免疫系统,其不仅可以作为物理屏障,非特异性抵御病原的入侵,还可以通过产生抗体发挥特异性免疫防御的功能。合适的病原感染模型是研究鱼类黏膜免疫系统的重要工具,刺激隐核虫作为一种危害严重的海水鱼类寄生虫,主要寄生于海水硬骨鱼类皮肤、鳍条和鳃等体表黏膜组织,并可引起鱼类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因其独特的寄生特点,刺激隐核虫可作为研究鱼类黏膜免疫应答的良好病原模型。因
质型多角体病毒(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CPV)是一种典型的双链RNA(Double stranded RNA,dsRNA)呼肠孤病毒,该病毒的基因组由10个分节段的dsRNA组成。CPV的外层衣壳仅由衣壳蛋白(Capsid shell protein,CSP)VP1组装形成,并且无囊膜包被。CPV的宿主范围非常广泛,并且对宿主细胞具有一定的选择特异性,仅在宿
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是我国青蟹的常见种,是华南地区主要的养殖蟹类。近些年水产养殖产业发展迅速,饲料原料日益紧张,水产动物饲料供需矛盾逐年增加。为缓解国际鱼油资源短缺,本研究以拟穴青蟹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循环水系统进行养殖实验,以观察不同比例豆油替代鱼油的饲料对拟穴青蟹生长、体成分、组织脂肪酸组成和脂质代谢相关酶活指标的影响,以及青蟹肝胰腺和肌肉组织中脂肪酸合成、转运和分
昆虫先天免疫是抵御病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通过Toll和IMD途径调控抗菌肽表达,是体液免疫的一个重要环节。细胞自噬作为细胞内一种普遍存在的机制,可以通过异源吞噬(Xenophagy)作用发挥免疫性自噬响应(Immune autophagy response)以对抗微生物的入侵,参与昆虫先天免疫。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先天免疫信号途径与类胰岛素信号(Insulin-like signaling pat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由玉米狄克氏菌(Dickeya zeae)引起的水稻基腐病是重要的水稻细菌性病害。为了更好地防控该病害,需要从分子层面深入了解水稻基腐病菌的致病机理,为发展水稻基腐病新的防控策略和防控手段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细菌第二信使c-di-GMP在细菌中广泛存在,调控多种细胞表型,包括:运动性、生物被膜、毒性因子和细胞分裂等等。在细胞内,包含有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动物天然免疫信号传递中最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pathoge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之一。作为最古老的受体家族,TLRs在体腔动物中广泛存在,在无脊椎动物昆虫以Tolls命名,在脊椎动物以TLRs命名。Tolls和TLRs是导致昆虫和脊椎动物发生不同免疫响应信号传递的关键跨膜受体蛋白家族,其功能分化和分
母猪初情期是母猪第一次排卵并获得繁殖能力的开端,它影响着母猪的繁殖性能。初情期启动受到多基因的调控。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作为表观遗传调控的一种模式,参与生物体发育的各个阶段。已有研究表明,lncRNA可能通过调控靶基因的转录表达,影响动物的初情期启动。本研究首先收集了6810条杜洛克、长白和大白母猪的初情期日龄记录,估计初情期日龄的遗传力,并结合
骨骼肌是动物机体最重要的运动组织与能量稳态调节系统,骨骼肌的功能受到骨骼肌中肌纤维类型的影响,不同类型的肌纤维其运动能力与代谢特征均有所不同,而且,骨骼肌的纤维类型会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类型间的转化。叶绿醇(Phytol,Phy)是叶绿素分子上的一个长链脂肪醇结构的支链,广泛存在于植物中。人与动物进食含叶绿素的食品后,消化系统能将叶绿醇从叶绿素上解离并摄取入机体内,叶绿醇在肝脏可以被代谢成
利用动物体细胞克隆或称体细胞核移植(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SCNT)技术生产的克隆猪在农业、生物医学、遗传资源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克隆猪在宫内及初生期的畸形率和死亡率很高,这严重限制了猪克隆技术的应用。本文旨在揭示克隆猪在宫内及初生期发育异常的潜在机制,为提高猪体细胞克隆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代谢组学比较妊娠第65天体细胞克隆(SC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