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蝗虫是农业害虫,除飞蝗数量大、具有迁徙特性、容易形成蝗灾外,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变迁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其它土蝗种类也成为危害农作物和草原的主要害虫。蝗灾是人类三大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地影响了人民的生产、生活甚至生存,因此有关蝗虫多样性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有关洛河流域黄土高原段蝗虫群落的研究,目前国内尚无专门的报道。作者于2004年5月至9月期间,对洛河流域黄土高原段的蝗虫群落进行了多样性研究,以期为该地区的蝗虫防治和农业发展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本论文分别从种—多度分布模型、多样性指数、聚类、排序和多元逐步回归等几个方面对该地区的蝗虫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果如下: 1.本次共采集到蝗虫标本1647只,隶属于6科13属20种,癞蝗科Pamphagidae1属1种,锥头蝗科Pyrgomorphidae1属1种,斑腿蝗科Catantopidae3属3种,网翅蝗科Arcypteridae3属9种,斑翅蝗科Oedipodidae4属4种,剑角蝗科Acrididae2属2种。 2.本区蝗虫种类分布极不均匀。古北种占70%,广布种占20%,东洋种和特有种各占5%。黄胫小车蝗Oedaleus infernalis Saussure为本区蝗虫优势种,占总数量的20.2%;次优势种为短额负蝗Atractomor pha sinensis(B01.)、白纹雏蝗Chorthippus albonemus Cheng et Tu和荒地蚱蜢Acrida oxycephala(Pall.);短角外斑腿蝗Xenocatantops humilis brachycerus(Willemse)和异色雏蝗Chorthippus biguttulus(L.)的数量最少,分别仅占0.1%和0.06%。 3.各月份、地点和生态类型的种—多度基本上都服从Preston对数正态分布。这是期望出现在绝大多数群落中的一种统计分布,它反映了蝗虫群落结构组成和多个物种共存于群落中的原则。即群落中富集种和稀有种都比较少,重要性处于中间状态的物种却比较多。 4.不同月份物种多样性的的变化趋势是H’为九月>八月>七月>五月>六月;Dm为九月>七月>八月>六月>五月;Jsw为五月>九月>八月>七月>六月;λ反映的是物种的集中程度,与H’正好相反,为六月>五月>七月>八月>九月:H(GS)和PIE与H的变化趋势相同。不同地点物种多样性的的变化趋势是H’为富县>甘泉>黄陵>志丹>吴旗;Dm为富县>黄陵>甘泉>志丹>吴旗;Jsw为富县>甘泉>志丹>吴旗>黄陵;H(GS)和PIE与H’的变化趋势相同,而λ则相反。不同生态类型物种多样性的的变化趋势是H’为森林>森林—草原>河滩&农田>典型草原;Jsw为森林>森林—草原>河滩&农田=典型草原;Dm、H’(GS)和PIE与H’的变化趋势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