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世界的审美恢复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05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从日常生活中美的现象和事实出发,说明美虽然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没有美的生活是悲惨的;但是美在日常生活中却呈现出一种各美其美无政府状态,探求这现象之后的规律是美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这就决定了美学为生活和人性而努力的基调,也在事实上说明了美学并不比美本身距离生活更远。 美学研究的领域大致可以分为两大块,一是以研究美本身的性质和审美的规律等为主的内向研究,二是以研究美或审美的社会功用为主的外向研究,依此思路本文将美学史简略地分析了一下。在这个过程中,将内向美学研究分为以探究文艺创作和欣赏为主的早期研究和以分析审美的思维、心理、情感等的规律为主的后期研究两个阶段和部分;将外向美学研究也分为早期的建设性研究和后期的批判性研究两个阶段和部分,而又以批判性的美学研究作为主要的说明的对象,对它进行局限性的分析。首先,批判美学的批判本身就具有一种建设性的意义,揭示了生活已经物化到何种程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我们已经不是我们自己了。但批判美学的批判呈现出绝对化倾向,进而抹杀了人们的生活世界,而它所提出的救赎方案又都有乌托邦的色彩,就使得批判美学的现实意义受到减弱。 如何健康地看待当前的生活世界,并使之恢复到适当和正常,在走过批判美学之后,我们重新开始考虑文学,这主要是指经典文学,设想通过文学来恢复人们的审美世界和审美生活,进而实现重返那个适当和正常的生活世界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用比较的观点结合文学自身的特质,首先论证了现代艺术和古典艺术在何种意义上已经失去它们作为审美救赎的大众基础,然后又说明自然在何种意义上所蕴涵的纯粹的审美力量相对于文学是微弱的,从而说明了我们选择文学的原因。其间我们不免涉及到一些美学领域里敏感的话题和人物,这些论述虽然简单而且片面,但对于这篇文章来讲却是它的血肉所在。 最后,我们结合历史上和在今天仍不绝如缕的一些教育和建设运动的例子,对于通过文学来重建人们的审美生活和生活世界的设想提出了一点实际的方案,虽然是极其简单,而且完全是纸上谈兵,但也是想藉此来说明马克思的一个意思,即思想只有掌握了大众之后才能化为物质力量,审美也只有通过文学行动在大众那里达成之后才能给他们一个适当和美好的生活世界。
其他文献
“新富人”形象是冯内古特小说创作中频繁出现的一类人物形象,他们是一群善良、懦弱、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自省甚至病态的好富人。通过对“新富人”特征的总结归纳,对新富人代表
本文以《金瓶梅》与《洛丽塔》经历了禁与局部解禁、再晋身于文学经典之列的历史,从厘清两书作者生平、成书背景、小说传世经历等问题入手,从色情与乱伦、伦理与禁忌的存在悖论
本论文试图对张爱玲后期小说文体进行研究。1952年张爱玲离沪赴港,在香港停留期间创作了《秧歌》和《赤地之恋》两部长篇小说,张爱玲的后期创作一般认为从此开始。在与前期1940
抗战时期政党积极把女性纳入政治之中,企图以政党力量左右女性命运,并宣扬女性必须依附于民族解放才能获得自身解放。《新华日报·妇女之路》是宣扬中共妇女政策的阵地,其党派意
贾平凹90年代长篇小说是作家在自我意识觉醒之后,一定程度上弃绝外在意识形态支配、文化寻根热忱,以平民姿态对个体生存经验进行话语虚构的产物,所以,从经验与话语二维对其进行探
对於《拾雅》这部雅书,在一些训诂学和雅学着作中是屡有提及的,但在本文撰写之前,基本上没有谁对它做过具体的研究,从这个角度说,本论文的研究是开了《拾雅》研究的先河的。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