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二氧化碳减排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等中长期气候目标的提出,二氧化碳减排的重要性更是上升至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作为政府参与气候治理的重要手段,节能环保支出是专门用于节能减排的支出科目,对二氧化碳排放产生重要影响。相较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不仅面临着二氧化碳减排指标的约束,还承担着低碳城市发展战略的重任,是实现我国中长期气候目标的关键。因此,从地方政府节能环保支出的视角剖析我国二氧化碳减排问题非常必要。围绕地方政府节能环保支出对二氧化碳排放影响这一核心议题,本文首先构建一个理论模型用于阐明节能环保支出对二氧化碳排放的作用机制,再分别采用拓展的分解模型和计量回归模型,结合独特的节能环保支出分项数据和二氧化碳排放数据,系统探讨2016年至2019年市级层面节能环保支出规模和结构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为地方政府基于节能环保支出视角治理二氧化碳排放提供经验证据。其次,进一步探究上述影响是否有效,即地方政府节能环保支出在减少二氧化碳方面是否发挥了最佳水平。鉴于此,构建起节能环保支出效率测度模型,并结合面板收敛模型与拓展的空间共同边界前沿分析模型,进一步系统检验2007年至2019年市级层面节能环保支出的效率及其时空特征与成因,为地方政府制定提升节能环保支出效率的政策提供重要参考。最后,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针对重要气候二氧化碳排放目标,构建节能环保支出路径最优化模型,并分别结合情景模拟和环境库茨涅茨曲线模型,着重讨论面向2030年碳强度和碳达峰目标的市级层面节能环保支出最优路径,为地方政府优化重要目标背景下的节能环保支出规模和结构提供重要参考。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一方面,节能环保支出结构、政府支出倾向、节能环保支出技术进步等因素是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的主要诱因,而潜在碳抑制强度、节能环保支出技术效率、潜在财政支出结构等因素是其增加的主要诱因。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节能环保支出对二氧化碳排放产生着先促进后抑制的非线性影响,且节能环保支出结构对二氧化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二,地方政府节能环保支出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的效率处于较低水平的缓慢上升状态,且表现出明显的偏态分布。城市群与整体最佳生产技术的差距效应、城市群内部效率差距效应是拉大城市节能环保支出效率差距的主要原因,而城市群间效率差异效应则影响较小。其三,为落实2030年碳强度和碳达峰目标,地方政府节能环保支出规模及其结构均需做出不同程度的优化调整。为实现2030年碳强度和碳达峰目标,地级市层面节能环保支出应分别平均增长0.08%-19.39%、0.06%-72.03%,碳抑制支出应分别平均增长5.25%-18.06%、17.70%-21.21%。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研究视角创新。本文立足于政府财政支出实际,着重从绝对量视角探究地方政府节能环保支出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机理,进一步从相对量视角阐述地方政府节能环保支出对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过程中的效率变化及其成因,还深入剖析面向重要二氧化碳排放目标的地方政府节能环保支出最优路径。概括而言,我们从节能环保支出结构、节能环保支出技术效率和节能环保支出技术进步等新颖视角,首先在城市尺度探讨了节能环保支出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机理;我们从单一要素的视角分析了地级市层面节能环保支出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过程中的效率,并首次考察了地区间节能环保支出效率的空间分异及其成因;我们首次从优化的视角研究了面向重要二氧化碳排放目标的地级市层面节能环保支出最优路径。第二,相关模型创新。我们拓展了包含节能环保支出、碳抑制支出和碳协同支出及二氧化碳排放在内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从理论上论证了节能环保支出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及其机制;我们拓展了已有的对数平均迪式指数模型,并提出了两种空间生产理论函数分解模型,以弥补现有研究在归因分析方面缺乏产出理论和空间视角的不足;我们提出了一种空间共同边界前沿分析框架,并引入组内组间差异的概念,同时刻画效率的异质性和空间差异;我们还分别提出了加法模式和乘法模式下,两种基于空间边界前沿分析分解模型,以分别从绝对量和相对量变化的视角系统揭示节能环保支出效率空间差异的成因;我们分别提出了节能环保支出和碳抑制支出最优路径模型,用于量化分析我国2030年碳强度和碳达峰目标下的节能环保支出最优路径问题。第三,运用了新数据。我们基于官方公布的能源消费强度或能源消费强度降幅,估算了中国城市能源消费量,并根据省级能源消费量进行自上而下的调整;我们开发了一种基于Holt-Winters filter模型的自上而下的方法,来估算中国地级市2018年-2019年碳排放数据;我们通过克服数据统计口径不一、分散零落等难点,手工整理形成统计口径统一的包含64项细分支出的中国地级市节能环保支出详细清单。第四,新的研究发现。我们发现,从时间趋势来看,样本考察期内城市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的最大促进因素是潜在碳抑制强度效应,最大抑制因素是节能环保支出结构效应。整体而言,样本城市的碳抑制支出仍不足以充分发挥二氧化碳减排作用。同时,从空间差异来看,节能环保支出结构差异、潜在碳抑制强度差异是调节城市二氧化碳排放差异的重要因素。我们发现,节能环保支出对二氧化碳排放产生着先促进后抑制的非线性影响,且该种影响与经济水平高度相关,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节能环保支出规模对二氧化碳减排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我们发现,地方政府节能环保支出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的效率存在三种收敛,且混合分布于东部、中部、西部,而并非传统意义上集中分布。我们发现,整体而言,为顺利实现碳达峰目标,地方政府节能环保支出的所需提高幅度要比为实现碳强度目标的幅度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