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社会认同、他人接纳感与城市适应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macgrady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和经济体制的双重转型,流动人口迅速增长的同时,家庭式流动比例也日益增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城市适应日益成为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由以往文献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城市适应的研究多遵循“处境不利—压力—适应不良”的直线模型展开,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生活及教育在流入地也有一定的保障。为了探讨在新型政策背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对他人接纳的感知以及当前城市适应的现状,本研究引入“他人接纳感”这一在国内研究较少的概念,依托社会认同理论、文化适应理论,从积极发展观的视角来来探究社会认同、他人接纳感与城市适应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相关回归等方法,对杭州四个区四所公办中小学的542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探讨了他人接纳感的内在结构和维度特征,编制他人接纳感问卷。第二部分运用问卷调查法,考察社会认同(分类意识、农村情感归属、城市情感归属)、他人接纳感(学校接纳感、社会接纳感、同伴接纳感)与城市适应(以兴奋与好奇、抗拒与震惊、探索与顺应、融入与整合四阶段为指标)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索变量之间的路径关系。研究结果:(1)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一个3因子(学校接纳感、社会接纳感、同伴接纳感)的维度,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三维度模型拟合良好,χ2=206.49, df=87, CFI=0.89, GFI=0.88, AGFI=0.83, RMSEA=0.08,信度测验表明问卷信度良好,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2)分类意识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在年级、在杭时间上无显著性差异;城市情感归属在年级上有显著性差异,而性别、在杭时间上无显著性差异;农村情感在性别、年级、在杭时间上均无显著性差异。他人接纳感在性别、年级、在杭时间上均有显著性差异,在户籍上无显著性差异。兴奋与好奇在年级上有显著性差异,在性别在杭时间上无显著差异;抗拒与震惊在年级、在杭时间上有显著性差异,在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探索与顺应在性别、年级、在杭时间上有显著性差异;融入与整合在年级、在杭时间上有显著性差异,在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3)在相关与回归的分析方面,分类意识对他人接纳感有显著负预测作用;城市情感对他人接纳感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他人接纳感对兴奋与好奇、探索与顺应、融入与整合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对抗拒与震惊有负向预测作用.分类意识对抗拒与震惊阶段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而对融入与整合阶段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农村情感归属对兴奋好奇阶段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城市情感归属对探索与顺应、融入与整合阶段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4)城市情感归属在他人接纳感和城市适应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
其他文献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类具有靶向迁移特性的潜在抗瘤细胞。肿瘤微环境中的生长因子和趋化因子可能对MSCs的生物学行为产生显著影响,但MSCs在肿瘤微
近年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在企业发展融资方面还存在意识普遍淡薄、方式较为单一、担保不够完善、偏好不尽合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不断加强农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有半个多世纪。那场由日、德、意法西斯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带来了空前的浩劫,全世界有84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先后被卷入战争,军队和民众
对环境温度变化条件下建筑材料热损坏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热应力下建筑外墙保温结构表面裂纹和裂缝产生的原因,保温结构饰面层与保护层开裂和脱落的原因,以及当前建筑保
<正> “赚钱难,用钱更难”,善于用钱也是一门大学问。资金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一个企业若想发展就必须用好资金。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计划经济带来的投资权
提出一种面向软件行为和多视点的需求建模方法,包括建模步骤和建模语言.其中目标系统根据问题域以及视点源被划分成视点.视点在需求模型中以实体的方式存在,每个视点通过从需
我国农村留守农民呈现老龄化、女性化和低素质化状况。长期持续不断的劳动力转移、大多数有文化的青年人外出打工经商,是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留守劳动力结构劣化所产生
本文立足于高中数学错题资源的校本管理与开发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有效管理和开发的策略。存在的不足可以从学生与教师两个方面来考虑。基于学生层面的不足提出高中学生对数学
船用低速柴油机低压选择性催化还原(LP-SCR)系统是一种能够显著降低氮氧化物(NOX)排放的技术。本文主要针对船用低速柴油机LP-SCR系统开展性能试验验证技术研究,并与MAN公司L
受建构主义思潮的影响,许多学者在重新思考知识和学习的性质以及教育活动诸要素后,主张将学习抛锚在某一具体的背景中,为学习者创设富有真实性、复杂性的学习环境。抛锚式教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