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港台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方东美、牟宗三、徐复观、唐君毅的庄子哲学诠释为研究对象,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讨论方东美的庄子哲学研究。方东美对庄子哲学的诠释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首先是庄子的人生观。方东美认为庄子的人生观可表述为“上回向”和“下回向”两种形态,前者强调精神的超越,后者则要由逍遥无待的精神境界下落而面对现实,两者相结合才能达至“物物而不物于物”的理想人生境界。其次是庄子哲学的艺术要义。方东美指出庄子哲学将艺术和生命融合在了一起,艺术精神中的生命意味是艺术抵达其自身的方式。最后是庄子的政治观。方东美提出庄子的理想政治是要将天下归还给天下,成为天下人的天下,这样才得以“藏天下于天下”。让天下人成为天下的主人,发扬自身的创造力,从而使大道流行于天下。人们以各正性命的形式安身立命于天下之中,而天下则隐藏于人们自发自为的活动中。第二章论述牟宗三的庄子哲学研究。首先,牟宗三将形而上学分为实有形态的形而上学和境界形态的形而上学,而庄子哲学是从实践的层面谈论人的存在状态,因此属于境界形态的形而上学。其次,牟宗三指出庄子认为社会制度不应干扰个人自发的实践活动,应当让人们自作主宰,由此构建合理的社会制度,这是庄子哲学实践层面的重要内容。庄子和儒家一样都呈现了“智的直觉”这一向度,而且庄子的齐物也充分表明了“道心”并不排斥外王层面的新的制度构建,其所突显的自然无待的境界也与民主体制下的自由精神正相合。此外,庄子对外在造作、不合乎人的自然本性的各种形式及制度的否定,也表现出了其限制统治者权力,使人们能够自然依其自然之本性而成长的主张。最后,牟宗三认为庄子思想有一圆教境界,迹本圆融正是圆教境界的表现,德福一致在此中得以实现。德福一致的实现既要保有“道心”又使“道心之妙用”落实在现实生活中。因庄子哲学是从主观心境上来阐发其洞见,所以牟宗三从整体上将其视为是“境界形态的形而上学”。第三章陈述徐复观的庄子哲学研究。首先,徐复观指出庄子所言的“德”是道在物中的内化,万物皆具备德,人以“虚静”的心去面对万物,道德自然就可发明。其次,徐复观通过对庄子哲学的阐释发现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来源于庄子的学说,中国的纯艺术精神也是由此而建立起来的。虚静之心因其只是观照万物,而不将自身滞于对象之中,由此而成为艺术精神的主体。主体以虚静之心与物相融,则主体和审美对象皆处于自由之境地,艺术活动才得以发生。个人的活动不再受限于外物,而可以自作主宰,因此个体精神能够获得解放,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最后,徐复观认为儒道是互通的,两者的关系实际上是“根儒道华”。与儒家一样,庄子也有着对现实社会深刻的忧患意识,他之所以强调个体要通过解脱超越而获得精神的解放,其原因是个体不断地与外物相接触而不知如何在此过程中心灵得以自由地运思。庄子讲“心斋”、“坐忘”,正是要让心回到本来的位置上,心可以面对事物时自由地活动,由此才可寻找到自身的价值,这也是个人在社会中安顿自身的重要方式。在方东美看来,庄子将道德和艺术统一了起来,以不同的方式接近大道,提升自己的生命的意义,与物相游于世。第四章详述唐君毅的庄子哲学研究。首先,唐君毅认为庄子哲学主要阐释的是为人之道。唐氏指出庄子所说的圣人是全德之人,其德体现在成就他人的过程中其名声并不为人所知。圣人自认为他人的成其自身,是个体自性不受束缚而自然所成之结果,每个人依其自性,不为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名利所束缚而摆脱出来,那么人们的德性就能不断完善。圣人将每个人视为自本自足的个体,其完善自身是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无需外在力量对之加以塑造,而能够各得其所,各得其适。然现实世界纷争不休,要成其自身,个体就需要由修养工夫而各得逍遥。其次,唐君毅辨析了庄子“心”的概念。唐君毅唐氏指出庄子将心分为两类,一类是孟、墨、荀三家所言的理性之心,一类是庄子言心所指向的超理性之心。所谓超理性之心是个体通过“坐忘”、“心斋”等修养工夫而所具有的灵台心或虚灵明觉之心,此心祛除了人欲是非之念,遇物而无碍。灵台之心遇物能不为其所束缚和羁绊,不陷于日常之纷杂中,而从中超脱,由此虽处人间世而能得其逍遥。再者,唐君毅叙述了庄子的修养工夫思想。现实社会中的各种是非善恶观念左右着人们的认知,而这些观念的纠纷起于人们陷于自身狭隘的认识,以个人的视角去看待天地万物,就会争论不休。要摆脱世俗的争论,就要通过一定的修养工夫祛除人们心中由知解引起的杂念,由人的视域摆脱出来,进而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这需要“撄宁”、“坐忘”等修养工夫。结语部分主要讨论港台现代新儒家庄子哲学研究的理论贡献及评价。首先,论述港台现代新儒家庄子哲学研究的理论贡献。这几位港台现代新儒家因其所处时代的特殊性,使得他人能够从更为广阔的视域中来阐释庄子哲学,为推进庄子哲学的研究作出了应有的理论贡献。其次,陈述了港台现代新儒家庄子哲学研究的评价。港台现代新儒家对庄子哲学的研究既有其新意和推进之处,也有不足的地方,认识到他们在阐释庄子哲学过程中所表现出了的不充分、不细致的地方才能更为深入地理解庄子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