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美双重文化视域下的《洛丽塔》研究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c86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是在俄美文学界都拥有重要地位的一位作家,而《洛丽塔》是纳博科夫写作生涯中至关重要的一部作品。本文以纳博科夫的美籍俄裔背景为突破口,把《洛丽塔》这部小说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纳博科夫分散在《文学讲稿》、《俄罗斯文学讲稿》、《独抒己见》等书籍里关于自己文学观念的言论,试图通过这些资料分析《洛丽塔》中所特有的文化因素,挖掘俄美两国文化在纳博科夫的小说中所产生的中和反应,以此来总结纳博科夫为坚守内心的艺术理想所做的努力与尝试。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其中正文部分分为三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纳博科夫的生平和《洛丽塔》的创作情况,分析和归纳《洛丽塔》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以及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意义。第一章,《洛丽塔》与俄罗斯文学和文化传统的关系。主要从“双重人格”主题和“戏仿”艺术两个方面来论述纳博科夫对俄罗斯文学传统的继承,并详细分析了纳博科夫是如何将这些文学主题和艺术手法运用在《洛丽塔》文本中的。纳博科夫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他对祖国文学传统的深厚感情,更是因为他勇于直面俄罗斯文化中的弊端与不足,并通过自己的作品对其进行批判式地继承和发展。第二章,《洛丽塔》中的美国元素及其反映的文化冲突。主要结合小说中呈现的美国元素,以美国式教育和汽车旅馆文化作为代表,分析纳博科夫对美国文化的接受,从而确定《洛丽塔》中的美国是经过作者变形处理后的美国。此外,通过对小说中人物的生活习惯和人际关系的分析,揭示出纳博科夫在《洛丽塔》中凸显出的美国传统文化和新兴消费文化之间的矛盾。其中通过作者文学化处理之后的诸多矛盾与冲突,都反映了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后对异质文化的不适之感。第三章,双重文化下建构流亡者的乌托邦世界。分别从纳博科夫对俄罗斯文学的守望与超越,与美国文化的协商,建立个人化的乌托邦世界三方面来阐释纳博科夫为坚守内心的艺术理想所付出的努力与艰辛。作为远离祖国的流亡者,纳博科夫不但突破了传统的藩篱,还克服了流亡作家的边缘人身份,成功征服美国文坛,跻身于世界著名作家之列,并创作出迷人深邃的文学世界。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雷达是用来勘测的重要工具,在对我国的安全防御以及军事化工作上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而雷达勘测到的数据要进行及时的记录和处理并且分析出关键信息才能对下一步工
近年来,鲁敏取得了巨大的声誉。作为一位70后作家,鲁敏的作品没有宏大的历史叙事,也很少有为迎合大众而进行的欲望化书写。本文将视线集中在鲁敏创作的一系列作品上,尤其是“暗疾
当前,设区市级政权在执政能力建设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执政能力建设比较薄弱,设区市级党委权力过分集中,有些设区市级党委服务意识、服务本领不够强等等。
以山西某矿110403工作面运输平巷为研究对象,应用岩土工程有限元分析软件FLAC3D中的应变软化模型分析了层间距厚度与巷道围岩变形、围岩应力及围岩剪切破坏带的分布关系。通
1 概述rn在我国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体育的信息化也在逐步加速发展.近年来,我国举办了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一系列的综合性运动会.经过这些运动会的成功举办,我国
期刊
莫言是一名令国内外文坛瞩目的中国当代作家,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来更是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并引发了一场“莫言热”。自1980年代初发表作品以来,莫言被文学评论家贴以“寻根小
20世纪90年代,随着大众传播媒介市场的逐步完善和成熟,影视文化异军突起,视觉享受逐渐占据了审美领域的统治地位。由于受到以影视为主导的视觉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小说的读者群不断
本文在复制性版画和原创性版画两者的比较中,以丝网版画复制美术作品的创作意义及审美角度等分析这一艺术形式所体现的艺术价值。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artistic valu
相对初中物理,高中物理对教学的实践性要求更高,且物理知识点的深度和难度也进一步加深.对高中物理课本研究后不难发现,很多课本上的案例都来自于实际生活.这也就要求高中物
小学语文教材聚集了古今中外名人作家共同的智慧和精髓,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至关重要的教育资源。因此,在进行文本拓展阅读教学时,我们不能脱离教材,而应立足教材,以教材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