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道是位于河流、沟渠、山脊线、废弃铁路、景区道路等自然或人造景观沿线的一类线性绿色开放空间,具备生态、游憩、社会文化等多重功能。现代意义的绿道起源于美国,自20世纪九十年代起,已经迅速成为一个全球性运动。国内绿道大多为游憩型,始建于2008年的广州。迄今广州绿道已经累计建成超过3 000千米,是国内线路最长、串联景点最多、综合配套设施最齐、在中心城区分布最广的游憩型绿道网络之一。综合国内外学者有关绿道使用者的研究,可以得出“五个较多,五个不足”的基本判断:实证研究较多,理论探讨尚不足;有关发达国家绿道的研究较多,而对发展中国家的绿道状况关注不足;有关同一类型的绿道的研究较多,而针对多个类型绿道的比较研究不足;针对城区绿道使用者的研究较多,而对其它类型的绿道关注不足;针对大尺度区域绿道使用者的研究较多,而对小范围绿道节段的关注不足。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选择广州市三类绿道(城区、乡村与自然绿道)的九个节段进行实地调研和抽样问卷调查(n=1817),分析绿道使用者的行为特点与体验满意度,进而探索广州市绿道生态旅游服务功能的提升对策,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绿道使用者的行为特点。绿道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本地居民,绿道的位置特别是与绿道城区的距离,决定了使用者的地域分布。总的来说,使用者的受教育程度较高,学生、企业员工、自由职业者占大多数。使用者以中低收入者为主,无经济收入的(如学生、家庭主妇)占较大比重。使用者主要以游憩为目的,其次是运动健身、人际交往和通勤。步行是最为普遍的一种绿道使用方式,其次是骑自行车以及绿道附近游玩。大多数使用者是与家人、亲戚、朋友或同学结伴同行,停留时间大多为1-3小时;主要消费支出包括餐饮、租自行车、公共交通等。通过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发现:(1)使用者的各项人口学特征对重游率、陪同方式、消费金额、绿道距离、停留时间、交通方式选择等使用行为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不同类型绿道节段游憩功能的实现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使用者的动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使用方式。(3)根据使用行为的不同,使用者可以分为社区居民、休闲旅游者和“过路者”三个典型类型。社区居民往往出于健身或通勤目的,从事短时间游憩健身,或只是路过该绿道节段。休闲旅游者往往以游憩或人际交往为目的,从事远距离的“一日游”活动(以自驾车的家庭出游为主),在绿道周边游玩为主。“过路者”多是使用区域绿道,或是到绿道附近的其它目的地,只是路过调查绿道节段,作为一个“驿站”做短暂停留。(4)绿道使用经验与重游率、绿道距离、停留时间、消费金额等四项指标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消费金额与绿道距离、停留时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较大正值,可见停留时间、距离的增加能够有效提升使用者的消费金额。重游率与绿道距离、停留时间、消费金额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可见随着距离的增加,使用者的重游率随之降低,重游率较低的使用者停留时间更长,消费金额也更多。(2)不同类型绿道节段使用行为的对比。在不同类型的绿道节段,使用者的使用行为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大多数城区绿道使用者的使用频率较高,而乡村、自然绿道的使用者第1次到访的比重则高很多。口碑宣传是乡村、自然绿道使用者获知绿道信息的首要途径,而城区使用者的信息获取主要途径则是“家在附近”。绿道与城区的距离越大,服务半径也随之增加。城区使用者以近距离的为主,乡村与自然绿道的远距离使用者比重较高。随着距离的增加,使用者数量呈现出“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而并非简单的距离衰减,峰值点的位置主要取决于绿道与都市区(使用者主要客源地)之间的距离大小。城区绿道使用者步行到达的比重最高,乡村绿道使用者则多数是自驾车到达,自然绿道使用者则以是公共交通到达的比重最高。具体使用方式方面,城区绿道使用者选择步行的比重最高,而自然绿道使用者选择骑自行车的比重最高。选择到绿道附近游玩的,乡村绿道比重最高。城区绿道使用者短时间使用的比重最高,乡村绿道使用者停留时间最长,过夜的最多。城区绿道单独一人、携带宠物的使用者比重均为最高,乡村使用者中,和家人或亲戚的比重较高,自然绿道中,和同学或朋友前来的比重最高。城区绿道使用者的低消费现象更加明显,乡村绿道使用者消费金额最高。城区绿道使用者的公共交通支出比重最高,乡村绿道使用者在汽油费或停车费、购物、住宿方面的支出比重在三类绿道中最高,在租用自行车支出方面,自然使用者比重最高。(3)绿道使用者的体验满意度研究。绿道使用者的总体满意度较高。三种类型绿道中,普遍存在的“急需改进”类型因素的为绿道的卫生设施和安全保障问题,城区绿道的整体绿道使用条件最为优良,休闲设施不足是乡村和自然绿道存在的共性问题。绿道沿线生态环境、路面状况、标识指引、绿道与公共交通的衔接状况、游客服务中心运行状况对使用者的总体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上述5个变量只能解释因变量11.2%的变异,这证明了绿道使用者体验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很多因素不包括在绿道规划设计与使用环境之内。归纳提出了绿道使用与体验概念模型,包括绿道使用者、使用者的决策行为、使用者的使用行为、体验满意度四个部分,外加一条反馈回路。该模型阐述了绿道者使用行为与体验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内在与外在的影响因素。(4)绿道生态旅游服务功能的提升研究。生态旅游是游憩型绿道产业的主体内容,绿道的生态旅游服务功能主要包括七个方面的支撑要素:(1)适合绿道使用者开展多目的旅游行为;(2)良好的管理与维护;(3)符合绿道规划和建设标准;(4)地方社区支持和参与;(5)具有长久的旅游吸引力;(6)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文化效益;(7)完善的旅游服务系统。在对限制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广州市绿道生态旅游服务功能提升的对策:(1)建设“三生绿道”,服务城市居民“慢生活”需求;(2)建设“辐射绿道”,充分发挥乡村绿道“以藤结瓜”效应;(3)建设“生态绿道”,全方位强化绿道生态服务功能;(4)建设“平安绿道”,为绿道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安全保障;(5)建设“智慧绿道”,实施“互联网+绿道”工程;(6)建设“文化绿道”,发展岭南特色的文化生态旅游;(7)建设“宣教绿道”,积极培育和宣扬绿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