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4Y-1Ca-xZn(x=0,1,3,5wt.%)合金不同工艺状态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

来源 :太原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hun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以Mg-4Y-1Ca为基体合金的基础上,采用半连续铸造的方式得到含Zn量不同的四种实验合金,分别为Mg-4Y-1Ca、Mg-4Y-1Ca-1Zn、Mg-4Y-1Ca-3Zn、Mg-4Y-1Ca-5Zn。随后对铸态合金进行适当的热处理以及热挤压后,通过金相观察、SEM、XRD、EDS、拉伸或压缩等手段对铸态,挤压态以及热处理后的合金进行微观组织、力学性能的研究。得出结论如下:(1)四种合金的铸态组织均由镁基体和处于晶界处的共晶组织组成。合金的晶粒尺寸分别为88.1μm、64.9μm、58.1μm和49.9μm。基体合金中的Mg24Y5以点状分布;含1wt.%、3wt.%Zn的合金,X相沿晶界呈灰色网状分布,白色薄片状的W相+Mg24Y5相或W相在X相边界分布;含5wt.%Zn合金,W相呈白亮网状和蛛网状分布。铸态合金的压缩性能明显优于各自的拉伸性能。随着Zn的不断增加,晶粒细化明显以及X相含量增多,合金的拉伸综合力学性能不断提升;合金的抗压强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特征;四种铸态合金拉伸均已脆性断裂为主。(2)铸态合金固溶处理之后第二相发生了分解,导致第二相的数量明显减少;然而晶粒尺寸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时效处理之后之后,四种合金均表现出时效硬化效果,且处于硬度最高峰的合金中均有第二相析出,晶粒变为加均匀的等轴状晶粒。四种铸态合金热处理之后的强度和伸长率并没有太大改善,仍然呈脆性。(3)挤压态合金中的Mg2Ca相在基体上均呈球状。基体合金中的Mg24Y5全部溶入镁基体。沿挤压方向,Mg-4Y-1Ca-xZn(1wt.%,3.wt%)中Mg12YZn(X相)被挤碎呈长条状分布,Mg3Y2Zn3(W相)呈细小的颗粒状分布。Mg-4Y-1Ca-5Zn中的Mg3Y2Zn3(W相)破碎成块状颗粒弥散分布。热挤压处理后造成了晶粒的细化和第二相形态的改变,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被大幅度改善。合金的压缩性能明显高于拉伸性能。沿挤压方向的压缩,强度随Zn元素的加入而增大;而压缩率随Zn的加入降低。垂直于挤压方向压缩,强度明显高于沿挤压方向,但压缩率均低于挤压方向。
其他文献
以IGZO、IZO为代表的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具有较高迁移率(>10cm2/Vs)、可低温大面积制作、且与柔性衬底兼容等优点,在电子纸、平板显示、传感器、神经形态器件等领域具有重要应
本文将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新理念提出的理论基础和时代背景作为研究起点。首先,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基本思想进行历史梳理,有助于准确把握
超空化技术能够减少水下航行体受到的流体阻力,从而大幅提高水下航行体的航行速度,但超空化技术也使得超空泡水下航行体比普通水下航行体更加难以控制。现有的超空泡航行体的控制理论研究中,为了简化设计或降低设计难度,经常将执行机构自身的饱和特性从航行体运动模型中剔除。结合前人已经发表的实验数据,本文对造成超空泡航行体失稳的空化器和尾翼等执行机构的饱和特性进行了分析,针对分析结论,使用线性自抗扰控制(LADR
Hh基因最早作为“体节极性”基因在果蝇体内被发现,可以编码高度保守的糖蛋白。Hedgehog信号通路是脊椎动物胚胎发育的主要信号通路之一,可以调节细胞定向分化和组织形态的发
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皮肤癌,好发于多痣,具有家族遗传史,免疫功能低下的西方白种人群中。导致该病发作的因素主要包括UV辐射和家族遗传。患病早期主要通过手术移除
阿卡波糖是一种治疗Ⅱ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近年来随着糖尿病高发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游动放线菌发酵生成阿卡波糖的同时会产生一系列结构类似物,例如杂质组分A,欧洲药典对组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现代移动终端的飞速发展与日渐普及,新媒体也乘着新技术革命的浪潮日益成长,传统媒体的发展正面临着诸多严峻考验,稳定的信息传播的媒体格局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过去在传统媒体中形成的、以采编人员为主导的格局面临越来越多的人才流失现象。媒体核心竞争力是内容,影响内容质量的是采编部门。目前,在媒体融合时期,报社面临巨大变革,纸媒从业人员——尤其是采编人员离职现象日益成为业界常态。业界
航空煤油推进剂存储于充氮带压的密闭箱中,存储周期18个月,这期间煤油推进剂会存在泄漏事故。航空煤油属于极其易燃、易爆的多组分液体燃料,当油料挥发的蒸汽在空气中达到一
目前,索网天线广泛应用于航天领域,然而由于地面环境和太空环境存在着重力场差异,且考虑到索网结构大尺度、大柔度、高度非线性的特点,在地面验证中如何对其进行重力卸载成为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国在制造业、服务业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伴随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劳动效率降低、成本居高不下、产品品质提升困难、产能瓶颈迟迟难以解决等一系列问题,也给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长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急需进行产业升级、经济转型调整,制造业迫切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技术创新、经营模式革新,实现“两化融合”的深入应用。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以信息化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