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不同地区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延误水平和变化趋势,通过观察患者就医行为中的具体路径,分析产生延误的主要因素,获得评价患者延误需采取的指标和方法的可行性,为制定减少延误发生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取典型调查的方法,在东、中、西部各选一个省,每省选择一个县作为研究现场,通过全国结核病专报系统获得各调查点2005-2009年患者的个案信息,并现场收集各调查点2010年5~9月所发现患者的相关信息,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延误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相关影响因素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回顾性调查共纳入患者5066例,现场调查共纳入患者329例,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主要分布于25-65岁,且大部分为农民;回顾性调查发现2005-2009年延误水平的变化东部(x2=117.840,P=0.000)和西部(x2=166.120,P=0.000)有显著性,而中部(x2=6.310,P=0.177)无显著性;现场调查发现患者就诊前总延误时间为36天(0-597天),患者就诊延误时间为15天(0-594天),诊断延误时间为10天(0-429天),医疗保险和自身症状是影响患者就诊的主要因素,结核病可疑者的转诊延误是发生诊断延误的主要原因,结核病可疑者从村卫生室至结防机构的转诊率为61.9%;现场调查发现总耐药率为12.7%,经统计学检验并未发现延误水平与耐药发生间的联系结论2005-2009年各调查点延误水平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且总延误水平低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但中西部地区仍有下降的空间,患者间延误水平差异较大;患者就诊延误和医疗机构因素导致的诊断延误是影响延误发生的主要原因;对延误水平进行的监测可由中国结核病网络专报系统获得,但需要通过现场调查进行数据校验和深入分析,综合以上结论建议如下:建立常规监测延误水平的工作机制;从经济和知识方面消除阻碍患者就医的因素,促进患者积极就医;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对肺结核可疑者的转诊率;进一步开展结核病患者延误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