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HCⅠ类相关基因A(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Ⅰchain-related gene A,MICA)位于MHCⅠ类基因区域,HLA-B位点上游约46kb处。MICA基因具有高度的多态性,其等位基因在不同人群中分布不同,并且被认为与强直性脊柱炎、乳糜泻等多种疾病关联。正常情况下MICA蛋白仅微量表达于肠道上皮,但当细胞受到感染、应激或恶性转化时可明显上调其表达量。MICA与表达于CD8~+T细胞、γδT细胞、NK细胞表面的C型凝集素样受体NKg2D结合,激活这些淋巴细胞而发挥其免疫功能。近年来,MICA在病毒感染及肿瘤发病中的作用一直是人们较为关注的问题。大量研究证实,MICA与NKg2D配受体间活化信号的传导在肿瘤的免疫监视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MICA依然能够在许多进展期肿瘤,如乳腺癌、肺癌、胃癌、肾癌、结肠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及黑色素瘤细胞表面表达,提示MICA或NKg2D处于非正常状态,使肿瘤逃逸了机体的免疫监视。目的:本课题以肿瘤相关性抗原MICA及其受体NKg2D为研究对象,分三部分研究MICA及其受体NKg2D在结肠癌发病和病程转归中的作用。首先分析MICA基因多态性、膜表面MICA分子的表达和血清中可溶性MICA(sMICA)蛋白的浓度与结肠癌的发病及转归的关联;其次从受体的角度出发,探讨不同淋巴细胞亚群表面NKg2D的表达与结肠癌发病及病程转归的关联;最后体外克隆可溶性MICA基因,利用原核表达载体大量表达、纯化sMICA蛋白,并将sMICA包被于96孔板形成固定型MICA(iMICA),分别探讨可溶性及固定型MICA对NKg2D阳性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凋亡、IFN-γ分泌及细胞毒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1.以PCR/SSP技术分别对扬州地区正常人群和结肠癌患者的MICA基因进行分型,结果显示MICA等位基因在结肠癌病人和正常群体中的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以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结肠癌肿瘤细胞MICA的表达,发现未发生引流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组织MICA表达量明显高于已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肿瘤组织(P<0.01);sMICA的ELISA检测结果显示结肠癌患者血清中sMICA的浓度比正常群体显著升高(P<0.01);Dukes C~D期患者血清中sMICA的含量又比Dukes A~B期患者血清中的含量显著增加(P<0.01)。2.采用流式细胞仪双色标记法检测发现,与正常个体相比,结肠癌患者外周血NKg2D阳性NK细胞明显减少(P<0.05)。对于同一位肿瘤患者,发生肿瘤转移的淋巴结内淋巴细胞NKg2D的表达率与其外周血中相比迅速降低(P<0.01),而且转移淋巴结内NKg2D~+γδT细胞也明显减少(P<0.05)。3.利用原核表达体系大量制备可溶性MICA蛋白,对NKg2D阳性淋巴细胞进行一系列功能实验。结果显示可溶性MICA在3天、5天均抑制NK细胞的增殖(P<0.01),但对NK细胞凋亡无影响(P>0.05),作用24h可降低淋巴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NKg2D及早期活化标志性受体CD69的表达(P<0.05),受可溶性MICA作用,NK细胞IFN-γ的分泌明显降低(P<0.05),而在24h对NK细胞毒功能无显著影响(P>0.05)。另外,将可溶性MICA蛋白包被于96孔板经4℃过夜形成固定型MICA,与NK细胞作用3天、5天后,对NK细胞的增殖及IFN-γ,的分泌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1),作用24h固定型MICA可促进CD69的表达(P<0.01),经固定型MICA作用后,NK细胞毒活性也显著增强(P<0.01)。结论:1.MICA基因多态性与结肠癌的发病无关联;MICA高表达的结肠癌患者预后较好;可溶性MICA通过降低淋巴细胞活性而抑制免疫功能,提示动态检测sMICA在结肠癌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可作为评估疾病预后的参考指标。2.下调淋巴细胞NKg2D的表达是结肠癌肿瘤细胞逃逸免疫监视的机制之一。3.可溶性MICA蛋白可抑制NK细胞的增殖,下调NKg2D、CD69受体的表达,抑制IFN-γ的分泌;而固定型MICA可活化NKg2D阳性淋巴细胞,促进NK细胞的增殖,上调CD69的表达,促进IFN-γ的分泌,并增强NK细胞细胞毒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