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花作为主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在农业生产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野生棉中的雷蒙德氏棉(Gossypium raimondii)属于二倍体棉种,同时也是异源四倍体D亚组的供体种,具有抗盐碱、抗虫、抗旱、抗黄萎病等特性。雷蒙德氏棉的全基因组测序已完成,为深入研究棉花基因组以及棉花优异的种质资源挖掘打下坚实地基础。顺式作用元件与反式作用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控制着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与调控,通常顺式作用元件所在位置的染色质对DNaseⅠ高度敏感,即DNaseⅠ高敏感位点(DNaseⅠhypersensitive sites,DHSs)。研究发现DHSs几乎包括了所有的活性调节元件,如增强子、抑制子、绝缘子以及启动子中的主要功能位点。随着高通量测序的不断发展,通过DNaseⅠ酶切结合二代测序技术(DNase-seq)可以实现全基因组DHSs位点的鉴定,对挖掘特异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探明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已有的水稻和拟南芥中DNaseⅠ高敏感位点的鉴定方法,完成了适用于雷蒙德氏棉的DHSs文库构建方法优化;以雷蒙德氏棉的幼叶和愈伤组织作为材料,成功构建了以雷蒙德氏棉的幼叶和愈伤组织的DNaseⅠ高敏感位点文库,并完成了DHSs文库的测序。研究成果如下: (1)雷蒙德氏棉幼叶和愈伤组织DHSs文库构建方法的优化。针对雷蒙德氏棉细胞中含有的次生代谢物质较多,细胞核容易被氧化,在细胞核提取缓冲液中添加了2%(m/v)的PVP40后提取的细胞核较为纯净。另外,为了更好的去除细胞核中的叶绿体等杂质,在细胞核洗涤缓冲液中添加了0.4%(v/v)的Triton X-100,可以很好的去除叶绿体等杂质的影响且不引起细胞核的降解。由于棉花基因组较大且结构复杂,所以在构建DHSs的文库时对Adaptor1和Adaptor2的连接条件做了探讨,发现当Adaptor1与高分子量DNA之间的最佳连接比例为1∶8时连接效果最佳,Adaptor2连接时温度在25℃时连接效率最高。DHSs的文库构建成功后,对文库做了单克隆验证,随机挑取单克隆经测序分析,都获得了20bp左右的酶切片段,证明了已经获得的正确的DHSs文库。 (2)雷蒙德氏棉幼叶和愈伤组织DHSs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经过高通量测序后,使用bioperl软件包去除接头序列,bowite软件读段定位,最后用F-seq鉴定DHSs。在雷蒙德氏棉幼叶和愈伤组织中分别得到了72,466、37,898和78,461、102,056个DHSs。初步分析了这些DHSs在染色体上的大致分布,发现在雷蒙德氏棉的幼叶和愈伤组织中的DHSs主要集中在染色体的两端。通过进一步分析这些位点所在的区域及占比,发现DHSs主要分布在以下区域中:蛋白质编码区(21%-29%)、内含子(3%-5%)、转录起始位点上游200bp(7%-12%)、转录起始位点上游200-1000bp(7%-9%)、转录终止位点下游200bp(2%-3%)、转录终止位点下游200-1000bp(5%-6%)、5UTR(12%-17%)和3UTR(4%-8%),并且幼叶和愈伤组织中有57%的特异性DHSs存在。最后,发现雷蒙德氏棉中DHSs的丰度主要在转录起始位点下游500bp内,DHSs的分布主要在转录终止位点下游2.5kb内。在愈伤组织中虽然检测到了更多的DHSs,但DHSs在雷蒙德氏棉幼叶和愈伤组织中的大致分布是相同的。 本研究鉴定出了雷蒙德氏棉幼叶和愈伤组织中的DHSs,为后期研究相关的组蛋白修饰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