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氮、磷是作物生长的必需营养元素,适宜的土壤氮磷水平有利于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土壤中过多氮磷的释放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变暖和频繁降雨)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土壤中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及生物学过程,决定着土壤氮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有效性及环境行为。有关土壤氮、磷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过去多集中于森林和高寒草甸土壤以及温度或水分单因素影响的研究,而对于气候变化对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磷是作物生长的必需营养元素,适宜的土壤氮磷水平有利于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土壤中过多氮磷的释放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变暖和频繁降雨)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土壤中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及生物学过程,决定着土壤氮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有效性及环境行为。有关土壤氮、磷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过去多集中于森林和高寒草甸土壤以及温度或水分单因素影响的研究,而对于气候变化对农田土壤氮、磷转化的影响研究较少。因此,探明农田土壤氮、磷在水热耦合条件下的转化过程对于指导土壤养分科学管理,提升土壤肥力,保障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山西黄绵土和湖南红壤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温度梯度(15、30和45℃)和3个水分梯度(40%、60%和80%WHC)(water holding capacity),进行180天的室内培养试验。运用常规化学、生物化学方法以及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ANES)等现代分析技术,探讨了温度和水分变化对土壤有效氮、磷含量,氮矿化速率,磷形态分布以及与土壤氮磷循环相关的酶活性的影响。获得以下主要结论:(1)升温显著提高土壤铵态氮含量和氮矿化速率,两种土壤的硝态氮对增温的响应不同,水分对氮矿化过程的影响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不同。随着温度的升高,黄绵土和红壤铵态氮的含量分别增加1.6-1.9倍和7.9-8.7倍,氮矿化速率提高5.3-8倍和1.5-6倍;黄绵土硝态氮含量增加0.3-8.3倍,红壤则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着水分增加,土壤无机氮含量无显著影响,土壤氮矿化速率在15℃时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在30℃时显著降低50%-84%,45℃时增加0.6-1倍。(2)升温提高了黄绵土中速效磷的含量,但降低了红壤速效磷的含量,促进了两种土壤中铁磷的形成;水分增加对速效磷含量无显著影响,但促进红壤铁磷的形成,抑制铝磷的形成。XANES分析结果表明,黄绵土中钙磷和铁磷的占比为71.0%-79.2%和10.7%-26.1%;红壤铁磷、铝磷和有机磷的占比分别为46.1%-84.3%、11.0%-45.8%和12.4%-21.7%。随着温度的增加,黄绵土速效磷的含量升高12.7%-17.7%,红壤速效磷含量降低16.6%-18%,两种土壤中铁磷的比例增加27.5%-120%。随着水分增加,红壤铝磷的比例显著降低,而对黄绵土磷形态无显著影响。(3)升温抑制黄绵土和红壤的脲酶、N-乙酰葡糖氨糖苷酶(NAG)和酸性磷酸酶(AP)的活性;增加水分对脲酶活性无显著影响,抑制NAG的活性,AP活性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水分的响应不同。随着温度升高,黄绵土和红壤脲酶活性分别降低94.9%-96.5%和44.4%-68.9%,NAG活性降低23.1%-86.5%,AP活性降低了28.9%-50.5%。随着水分的增加,黄绵土和红壤脲酶的活性无显著变化,NAG的活性分别降低28.1%-51.1%和34.3%-86.4%,15℃和30℃时黄绵土中AP活性无显著变化,红壤中AP活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45℃时黄绵土中AP活性增加50%,红壤中AP活性显著降低95.5%。(4)升温通过改变土壤p H和酶活性来影响氮磷有效性,土壤有机碳是影响升温条件下酶活性变化的关键因素。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黄绵土氮有效性主要受p H影响,其贡献率为39.9%-75.2%,显著大于酶活性,磷有效性主要受酶活性影响,其贡献率为37.9%-52.7%。红壤氮磷有效性主要受p H和酶活性的影响,贡献率为65.8%-97.5%。相关性分析表明,黄绵土和红壤温度与TC呈显著负相关(r=-0.864,P<0.01;r=-0.692,P<0.01),TC含量与脲酶(r=0.646,P<0.01)、NAG(r=0.896,P<0.01)和AP(r=0.719,P<0.01)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土壤升温引起有机碳的损失,导致土壤酶活性显著降低。
其他文献
生物炭是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一种优良钝化材料。生物炭施入土壤后,各种环境因素导致的重金属形态变化是判断生物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效果的重要因素。稻田土壤常见的水分管理措施如淹水、排干和干湿交替可通过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炭性质,从而导致重金属形态改变。但目前水分对土壤重金属有效性和生物炭性质影响的结论却不大相同,特别是在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中。本研究采用室内恒温培养试验,模拟我国早熟水稻生长周期的
农业长期以来都是长江流域的主营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也为守护国家粮仓安全作出巨大贡献。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脉和根基,长江经济带以全国33%的耕地面积承载50%的农业人口,农业生产资源得天独厚,但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高速经济增长不可避免带来耕地生态系统破坏,且人们长期以来对耕地经济利益的过度追求,使得潜在的生态价值被弱化,致使耕地过度非粮化甚至非农化。长江经济带“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略定位决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社会城市化、工业化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沿海地区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撑。为了缓解众多的人口和有限的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拓宽城市可利用空间、实现城市价值的最大化,越来越多的地下工程项目新建在填海淤泥地层这一特殊地质条件下。但由于填海淤泥地区具有“三高三低”的工程特性,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修建隧道工程势必会改变原有地质环境,造成地表水、地下水的重新分布。同时在修建过程会产生强烈的冲
作物的株高是动态衡量其健康和整体生长状况的关键指标,该性状被广泛应用于作物的生物学产量和最终的籽粒产量估测。传统的人工测高方式低效、主观性强,难以实现大面积株高数据的同步观测。随着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高速发展,使高精度、高频次、高效率的作物株高采集成为可能。其中,无人机结合高分辨率数码相机因其低成本、高灵活性等优势,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作物高度信息采集方式。通过低空无人机遥感方法提取高精度作物株高需
MicroRNA(miRNA)是一种广泛存在的长度在20到24个核苷酸之间的内源性非编码小RNA,是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负调控因子。目前miRNA调控次生生长相关的机理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L.)等物种中已发现多个与植物次生生长相关的miRNA基因,但这些miRNA在维管系统中的具体调控途径尚不清晰,尤其是其在木本植物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水体是众多环境污染物的最终归宿地,其污染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造成严重威胁,影响水生态系统健康。斑马鱼的行为测试模型在化学品筛选和毒性评估中开始逐渐被采用,且表现出很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测试程序设计和测试方法不一致,斑马鱼行为分析模型在化学品毒性测试方面的应用受到限制。本研究试图优化斑马鱼行为分析模型的测试条件并开发多种行为参数,建立一种基于斑马鱼仔鱼行为的化学污染物毒性快速评估的方法。为验证
磷是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物质。土壤环境中,高达95%的磷为较难利用的磷化合物,磷对于生物的有效性取决于其存在形态、含量及其相互转化。土壤磷的转化过程包括无机难溶性磷酸盐的化学转化和有机磷的矿化。驱动有机磷矿化的磷酸酶受控于相关微生物区系的组成和多样性,而微生物的组成结构受到土壤养分含量和比例的反馈和调节。虽然施肥对土壤磷素转化和微生物结构组成的影响已有大量研究,但肥料添加对不同养分含
卵白蛋白作为鸡蛋的主要成分蛋白,具备良好的功能特性,如起泡性、乳化性等,在食品工业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热处理作为食品工业的常用手段,可以引起食品组分理化性质及形态结构的改变,从而影响着食品的性质与功能。卵白蛋白在热处理过程中表现出解折叠、水解、重组等行为,最终不仅呈现出新的化合形态,而且还形成了新的内部结构。已有报道显示食品组分在热处理后会形成微/纳米形态产物,但对于卵白蛋白在加热过程中“如何通
由于柑橘种植信息数据化困难和种植信息深度分析缺位,柑橘产业的宏观调控成效难有突破。农业信息化可以为柑橘种植信息的数据化和深度分析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在众多农业信息化方法中,WebGIS支持下的种植适宜性评价显得格外重要。随着WebGIS技术和适宜性评价方法的快速发展,让基于农作物的适宜性评价方法在WebGIS上的实现成为可能。本文实现了基于WebGIS的柑橘主产区种植适宜性评价系统,为柑橘采样点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