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文学是专门针对儿童读者创作的文学作品,对儿童的阅读理解能力发展及其母语习得至关重要。鉴于儿童的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儿童文学作品语言要求简洁、生动,逻辑关系力求明确、清晰。翻译作品在儿童文学市场上占有很大比重,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对儿童文学作品的译介至关重要。与外国蓬勃发展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相比,国内关于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且大多集中于对翻译技巧、策略、原则的研究,鲜有对翻译语言进行分析,基于语料库的研究尤为匮乏。本研究顺应国内外翻译研究发展的新趋势,自建小型儿童文学翻译语料库,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的工具和研究方法,对英译汉儿童文学语言中的显化现象进行初步探析。本文通过语内类比和语际对比以及多译本比较的方法对翻译语言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显化现象背后的成因,以期对翻译实践有所启示。虽然国外相关研究尚未得出其他语种儿童文学翻译中存在明显的显化现象,但本研究发现英译汉儿童文学在逻辑关系、概念意义和情感意义方面存在一定的显化倾向。首先,受英语原文影响,较之汉语原创作品,汉语译文中连接词的使用频率明显偏高,使得译文逻辑关系更为明晰。通过对译文中连接词进行反向检索,发现多数连接词由原文对应而来,部分是由翻译过程中显化(明示或添加)而来,语际显化不明显。其次,对名词和形容词概念意义显化研究表明,名词中意义广泛的上义词和具有抽象意义的形容词在翻译过程中多进行显化处理,根据语境,译文多选用其相应下义词或意义具体的形容词。通过对汉语译文中情态助词和情态副词的考察发现,译文中两类词的使用频率虽不及汉语原创儿童文学高,但汉语原创和翻译作品中情态助词使用频率均远高于原创普通文学作品,情态副词频率均低于普通文学,因此,在情感意义表达方面,翻译作品基本秉承了儿童文学作品口语化和简单化的语言特点。显化的产生源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内在差异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主体性的发挥。逻辑关系显化能帮助儿童理清句段关系,概念意义显化有助于儿童理解作品的内涵意义,情感意义显化符合儿童的阅读心理期待。为了使儿童受众群体更好地接受译入作品,在翻译过程中通过显化手段对译文进行恰当的处理,有利于儿童对翻译作品的阅读与接受。然而,过度使用连接词,使得译文偏离汉语规范,不利于儿童的母语习得和阅读能力的发展。因此,儿童文学翻译中应适当采取显化手段,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对于偏离译语规范的显化应予以避免,以防对儿童阅读及其母语习得造成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