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一个重要的国情是在工业化过程中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结构二元化向一元化转变的过程中,农业特别是粮食产业会由于社会有限的资源向工业的倾斜,而产生较大的波动。一旦粮食供应量的增加不能完全弥补其需求量,就会出现粮食供不应求的局面,从而造成价格的上涨。粮食价格作为百价之王,它的变动也许会造成连环式的影响,从而推动整个宏观经济物价水平的上升,造成通货膨胀。因此,研究我国在经济二元化国情下的经济发展中,结构的变动所产生的粮食供求情况,以及其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学术性价值及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文对于这一问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分析:首先,总结了国内外经济学家关于农业,特别是粮食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及其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相关理论,引申出农业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经济结构的变化与农产品价格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其次,系统地阐述了在二元经济下,结构的变化对于通货膨胀的决定,这是本文的理论基础。接下来,介绍了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粮食生产、需求以及缺口的具体情况,并且着重分析了我国粮食缺口形成的原因。其中,在粮食需求方面,计算了需求收入弹性;粮食供给方面,根据农业生产函数,对粮食生产的各个要素进行了具体全面的分析,包括劳动力、耕地、资本和技术等要素。随后,作者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之上,借助计量分析软件,分别对粮食价格以及经济结构的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通过研究,本文得到的结论如下:粮食价格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是显著的,呈正相关,两者互为格兰杰因果;在经济发展中,农业比重的下降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是显著的,而工业的比重变化却不甚明显。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如何提高我国粮食和农业生产能力,以及如何对经济结构变动影响带来的通货膨胀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控,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本文在经济结构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的实证分析上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