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栖霞方言属北方官话,是山东方言东莱片的一个方言点。本文全面、系统地描写栖霞方言的形尾、助词、介词、副词和连词,揭示其特点,并对有较高研究价值的某些专题进行探讨。 全文分两部分,上篇是分类考察,下篇是专题讨论。 上篇分类考察栖霞方言中所有的虚成分(虚词与形尾),比较各类虚成分与普通话相应成分的异同,描写其意义和用法,描写重点主要放在与普通话有差异之处。如相当于普通话“了1”“了2”“了1+2”的“儿”、“了”、“□[(e)]了”的用法及从中所见的有价值的现象;表示经历的形尾“过”和事态助词“来”;有“使然”和“非使然”之别的两套表持续的虚成分、两套表所处的介词、两套表所从的介词;表继续的“下”;表先行的“□[cin]儿”;连词“管”;相当于普通话“不”、“没”、“没有”的副词及其在用法上的纠葛等等。在描写栖霞的语言事实并与普通话进行细致比较的同时,为了看清本质或追寻因由,有时还列举山东方言尤其是东莱片方言其他点的事实并进行比较分析。 下篇以“大三角(古—方—普)”的视角,对栖霞方言虚成分方面某些有重要价值的现象进行理论上的综合探讨或演变过程的探索。如从栖霞形尾“儿”和普通话“了1”在用法上的细微差异论证栖霞和普通话的某些句式(动结式、动趋式、连动式等)处在不同的历史层次上;从栖霞方言的相应成分分析普通话三个“了”的纠葛;栖霞“儿”、“□[(e)]”、“了”、“□[(e)]了”的语源关系的探讨;“待”“着儿”的来源及相关问题的探讨;“使然”、“非使然”语法范畴在栖霞的表现;栖霞兼作连词、语气助词、语气副词的“啵”及其演变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