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态膜(DMBR)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城镇污水深度处理技术,除了具备传统膜生物反应器的优点,且膜通量大、反冲洗方便,使其成为一种可能克服传统膜技术不足的潜在技术。膜生物反应器无法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膜污染。本次研究通过对投加物与微电场的联用来控制与减缓膜污染。以期对以后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更有力的数据支持。本课题以A/O-DMBR工艺,处理对象是模拟的生活污水,通过投加颗粒物和微电场来改善污泥混合液的性质,提高系统微生物脱氮除磷性能,考察其过滤周期、污染物去除效率、污泥特性、膜污染成因以及膜污染延缓控制等相关情况。实验数据表明未加微电场(A)的反应器中EPS累积量大于加微电场(B)的反应器,A、B反应器当中EPS分别从18.5mg/gMLVSS增加到38.27mg/gMLVSS和16.71mg/gMLVSS增加到35.48 mg/gMLVSS;A反应器中的蛋白质含量大于B反应器,B反应器的膜通量降低速率低于A反应器膜通量降低速率,且A反应器的清洗频数大于B反应器。以上说明微电场有利于减缓膜污染。反应器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对两组反应器中的污泥性能指标结果的比较发现:投加PAM(B)的反应器B中引起膜污染的各项指标也均低于投加PAC(A)的反应器;在降低EPS浓度和膜阻力方面PAM要优于PAC。在对两反应器膜阻力分析时,Rc和Rp对R的贡献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在这过程中Rc对膜阻力的贡献远大于Rp对膜阻力的贡献,结果表明了Rc是影响膜污染的主要因素,A反应器中的膜阻力大于B反应器,投加PAM后Rc对膜阻力的贡献程度明显低于投加PAC的反应器,PAM在延缓膜阻力和膜污染方面要优于PAC。投加PAM协同微电场的反应器在污泥性能方面较投加PAM的反应器有所改善,且投加PAM协同微电场的中引起膜污染的各项指标也均低于投加PAM的反应器;说明投加物与微电场的联用减少了混合液中EPS含量,降低了污泥比阻值,从而减缓膜阻力的增长速度,减轻了膜污染。微电场协同投加物滤饼层堵塞的模型是假设膜表面形成的滤饼层是可过滤性的,从而降低了膜通量下降的速率,延缓了膜污染。投加物的中间堵塞模型则是一些与膜孔大小相似的污染物率先堵住了膜孔,于此同时部分的污染物就会黏附在膜孔上造成了膜孔的完全堵塞,造成了更严重的膜污染。从电镜扫描的照片中也可以很直观的看到与微电场联用的形成的动态膜更为松散,保证了膜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