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体诗与雅俗结合文化风尚研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houliq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宫体诗是南朝梁后期及陈代所流行的一种诗歌流派,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人们对它却褒贬不一。然而,宫体诗作为一种探索,不管它是成功,抑或失败,自有其独特之处,也自有其出现和存在的价值。 本文拟从宫体诗的产生、发展着手,分析宫体诗的艺术特色,并发掘宫体诗与当时文化艺术的关系。 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什么是宫体诗,宫体诗的发展概况。本文认为宫体诗是指晋末刘宋时期兴起的一种新体诗歌,以女性和女性用品为描写中心,讲究声律、对偶,辞藻华美。其发展过程分为:萌芽期(晋末刘宋时期)、发展期(永明时期)、全盛期(梁中后期)和衰飒期(陈隋及唐初)。 第二部分,分析宫体诗雅俗融合特征的形成及其表现。宫体诗的雅俗融合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民间诗体成为宫体诗的载体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只把四言诗看作是雅体,而认为五言、七言、杂言等是俗体。宫体诗中四言诗几乎没有,大部分是五言诗,还把当时仍只在民间流传的七言和杂言纳入写作范围,成为宫体诗俗化因素的主要内容之一。二、审美情调浅俗。受市井俗文化风气的影响,文人逐渐把视线聚集到具有情歌意味的民歌上。对女子描写的角度也由重德到重容、重才,以游戏、娱乐的心态来看待女性,显示出一种偏重感官美的超功利性的审美态度。行文上,注重铺排,一个简单的意思有时会用几句诗、甚至整首诗来反复渲染,造成了宫体诗整体风格的浅陋与喧哗。三、艺术形式方面,宫体诗追求声律、对偶、音韵、委婉的抒情方式和各种文字技巧,体现出文人诗的雅致趣尚。四、语言则以清新流丽见长,改变了西晋以来文人诗过度雅化,语言繁密深重的现象。 第三部分,从文化背景角度探讨宫体诗雅俗特征形成的必然性。笔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游戏精神和追新求变的风尚、市井娱乐的文化气息和民歌的繁盛为宫体诗的出现和繁荣提供了最合适的文化环境,宫体诗是南朝文化的产物。
其他文献
鲍照、江淹是南朝的辞赋大家。对于鲍照,人们更加关注其诗。关于他的赋,历来的研究者也只重视其传世的名篇《芜城赋》,而对他的其它赋注意不够。江淹更是赋的一个集大成者,人们同
本文选取一个具体词语“好”为着眼点,分析其语源及语义分布网络,从而揭示出汉民族文化生态、认知心理和语言观念对汉语词语的词汇意义、语用意义的影响。论文立足于认知语义学
本文主要以大众传播学作为理论基础,选取新浪微博作为研究样本,尝试对庞大的微博文化现象进行梳理。微博,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起源于美国的Twitter,是一个基于互联网
文革文学理应成为诠释那个时代奥秘的原始文本和精神资源,但是政治对文学的规范使得公开发表的创作相当贫乏。“潜在写作”概念的引入,使当代文学史的传统观念得以改变,这些重
  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宗白华先生是一位开拓者。本文意在通过对宗先生美学的梳理,探悉其研究方法形成的背景、具体体现和其感性风格以及对当代美学发展的启示。首先,时代的责
孙葆田是晚清山东重要学者,与桐城派渊源尤深,曾师从张裕钊及山东大儒兼古文家单为鏓,并与孙衣言、方宗诚、马其昶、姚永概等人过从甚密。孙葆田与上述诸人交往,彼此交流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