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文调查失眠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性格特点,探讨中医内观认知疗法对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A型行为方式和应付方式的积极干预作用。 方法: 本研究综合运用了5种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在中国期刊网、维普资讯网、PudMed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失眠症治疗的研究现状和中医内观认知疗法的相关理论和研究;(2)问卷法:运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SCL-90、A型行为方式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进行施测;(3)临床实验法:分别运用单纯药物和药物合并中医内观认知疗法对失眠症患者进行治疗,并对疗效进行对比分析;(4)统计法:建立数据库,用描述统计、均值比较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5)个案研究法:选取典型个案,对个案材料进行收集、记录、整理,完成个案研究报告。 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1)失眠症患者 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2)失眠症患者A型行为方式总分及其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常模(p<0.01);(3)失眠症患者应对方式退避、幻想、自责得分均显著高于正常人,求助、解决问题得分均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4)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PSQI总分差值对比有显著的差异(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PSQI的主观睡眠质量因子得分差值、睡眠潜伏期因子得分差值、睡眠紊乱因子得分差值、白天功能紊乱因子得分差值均有显著的差异(p<0.01或p<0.05);(5)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SCL-90总分差值对比有显著的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SCL-90的躯体化因子得分差值、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差值、抑郁因子得分差值、焦虑因子得分差值、敌对因子得分差值、恐怖因子得分差值、精神病性得分差值和其他因子得分差值均有显著的差异(p<0.01或p<0.05);(6)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应对方式的退避因子得分差值、幻想因子得分差值、自责因子得分差值、求助因子得分差值和解决问题因子得分差值均有显著的差异(p<0.01);(7)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 A型行为总分得分差值及其因子得分差值均有显著的差异(p<0.01)。 结论: 中医内观认知疗法结合药物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失眠症患者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