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对凯恩斯以后的货币需求理论与实证分析的演变进行综述,从中推论出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以及选取进行实证分析的模型;然后,从制度分析的角度研究了经济的转型与开放以及金融发展是如何对我国微观经济主体的货币需求行为产生影响的;再使用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1978—2002年度的货币需求函数、货币需求结构、股票市场以及人民币有效汇率波动对我国货币需求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最后,阐述所得出的主要结论的政策含义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除导论与结束语外,本文可以归纳为两个部分:第二章和第三章为理论分析,第四章至第七章为实证分析。 在理论分析部分,首先(第二章)对凯恩斯之后的货币需求理论与实证分析的演变及其新发展进行了综述,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必须重视从微观角度即从个人的持币行为来研究中国的货币需求;第二,在研究我国的货币需求时应该考虑我国居民预期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第三,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必须重视从资产组合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的货币需求,其中证券市场肯定对我国的货币需求产生一定的影响;第四,随着中国融入世界经济步伐的加快,汇率制度的安排、汇率、国际市场利率和对外贸易收支将对我国的货币需求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第五,货币需求函数的设定与计量分析技术的选择是同等重要的,利用一个正确设定的模型和估计技术(比如说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可以得到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第六,从对许多国家与地区的实证结果来看,实际货币余额与其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并且估计出来的动态方程可以解释货币需求的短期波动。然后在第三章从制度分析的角度研究了经济的转型与开放以及金融发展对我国货币需求的影响,本章又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其一是分析经济转型对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影响,其二是分析经济转型对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影响,其三是分析经济的开放与金融发展对资产性(或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影响。 实证分析的四章可以概括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第四章与第五章。首先在第四章利用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估计了我国的年度货币需求函数,结论显示:第一,1978年以来我国的狭义货币与收入、价格以及金融深化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但在M1的协整方程中利率变量却并不显著,表明利率的调整对狭义货币的影响较小;而广义货币与收入、通货膨胀率、利率和金融深化变量之间也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第二,我国M1、M2的短期动态模型表明广义货币的需求向长期均衡水平的调整速度比较慢,而狭义货币的调整速度就要快得多:同时广义货币的短期动态方程不太稳定并且其拟合程度也比M1要差一些,而实证分析的结果则表明Ml的短期动态模型比较稳定。 第五章是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对货币需求结构(Ml似妒)的长期趋势、水平的国际比较以及短期波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显示:第一,我国货币流动性趋势的变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78年到1995年,这18年中货币流动性指标Ml似2的长期趋势一直呈直线下降;第二个阶段是1996年到2002年,这7年的货币流动性比例没有延续1996年以前的直线下降走势,而是呈横盘窄幅波动的趋势,这体现了19%年前后我国货币化速度和货币需求特征的差异。第二,1978年到1995年货币流动性还存在与经济周期强相关的周期变动,并且经济波动对货币流动性波动的解释能力较强,经济增长率是Ml胭2周期波动的Granger原因。第三,1996年到2002年货币流动性的波动与经济的周期波动之间的关系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计量结果表明Ml/MZ的波动可以由名义利率的调整、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以及证券交易量的波动来解释,但是要准确地预测货币流动性比例的变化以及货币流动性波动与其它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很困难的。第四,国别比较表明我国属于Ml/MZ比例较高的国家和地区之一,从长远来看,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税收治理的加强、信用制度的完善和支付制度的改革,我国的Ml瓜2还会有一定的下降空间。 实证分析的后一部分又分为两章,首先在第六章中分析了我国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同时估计了包含股票市场变量的季度货币需求函数;结论显示我国股票市场交易额与货币需求总量之间呈反向相关,也就是说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总量的效应为负;同时股票价格的上涨、股票市场交易额的上升增强了货币流动性,对货币需求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第七章对开放条件下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首先构建了一个开放条件下的货币需求模型,然后估计了包含人民币有效汇率与国外利率的季度货币需求函数,结论显示人民币有效汇率的波动通过货币替代效应与资本流动效应显著影响我国经济主体对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的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