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谢朓以诗名重于当时,传响于后世。其作品尤其是山水诗,风格清丽,音韵和谐,多为后人所重。然而,以前论者多从诗人自身及其作品论及,虽成绩斐然,终失之片面。因为读者对诗人及其诗作的接受过程也是文学发展这一动态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深入认识诗人及其诗作全貌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进一步总结文学发展规律的一个重要步骤。所以,本文力求避开从作者及作品的角度而从读者的角度来探讨谢朓诗歌,努力从历代读者的评论及继承中,梳理出谢诗的接受脉络。又,谢朓于诗坛地位的最终确立当在中唐,故本文虽名为《齐梁隋唐接受史》,实则仅叙及中唐。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第一,谢朓诗风之接受。这一部分主要探讨的是人们对谢朓诗风的认识过程。文中截取谢朓、沈约、钟嵘、萧子显、李白、杜甫、皎然等七人为点,以时间为线,来展示这一动态发展过程。这一部分共探讨四个问题:1、“清丽”诗风的提出。从玄晖“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论起,到沈约的“思逐风云上”,再到钟嵘的“微伤细密”,再到萧子显的“文章清丽”。这些论点展示了齐梁时人认识的深化。2、李白对小谢“清真”诗风的接受。李白的评判见于诗篇之中,这些诗篇大体可分为三类:直接评判谢诗诗风之作;点评谢诗诗句之作;临景生情,怀古忆人之作。从李白评价谢朓的这些诗句中总结出其接受要点:清真,即清新自然。3、杜甫对小谢“清丽”诗风的接受。其接受共有三点:小谢诗歌创作是成功的;小谢诗风是清丽;小谢诗歌短章优于长篇。4、皎然:小谢诗风的理论呈现者。皎然是作为一个文学评论家来阐述谢诗风格的,他通过对历代诗人诗作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谢诗诗风的看法,概括起来有二:一曰“丽”,一曰“情”。其论述带有更多的理性色彩,同时,也较前人之论系统化、条理化。 第二,谢朓诗歌声律之接受。这一部分主要探讨的是“唐律滥觞于沈谢”这一传统问题。截取齐梁、隋及初唐三个时间段。这是一个由争论、疑惑到最后认可的过程。这里共设三点:1、沈约、钟嵘与“调与金石谐”。这一时间段里接受的要点是:要不要主动的追求音韵和谐。2、《四声指归》:北朝及隋时对谢诗声律的接受。这一时间段的接受要点是:应该追求声律,不应该满足于自然的音韵和谐。3、《文镜秘府论》与唐代的接受状况。这一时间段的接受要点是:应该如何追求音韵和谐。 第三,谢眺诗歌内容之接受。这一部分主要对两个问题进行历时探讨:其一,谢眺山水诗人身份的接受。这一问题主要探讨的是诗人作为山水诗人被人们认可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其诗歌内容的认可过程。其二,小谢诗歌的雅俗时代互动。这个问题主要探讨的是时代对其诗歌接受的影响。 第四,谢跳诗歌的承继者。这一部分主要从影响史的角度进行探讨,择取三个主要人物:何逊、阴镀、王维。阴、何为南朝代表,他们是小谢体向唐代近体演化的关键,同时也是山水诗发展过程中的两个关键人物。王维是唐朝的代表,是唐代也是中国山水诗界一位最重要的诗人。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在齐梁作家中,小谢的诗歌创作成就是比较突出的。从而确立了他在中国侍歌史上,尤其在山水诗史上的地位。 二、小谢诗歌创作中,追求合律的做法,正顺应了诗歌发展的趋势,从而为中国诗歌走向繁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小谢诗歌接受的因素不仅在于诗作自身的优劣,他还受各个时代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念、审美取向以及不同读者的自身经历、人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同时,文学自身的发展也对其接受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这样,就造成了其接受过程的曲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