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历史方面的原因,转轨经济中的银行监管具有某些特殊性,这些特殊性表现在市场结构、监管体制和监管者偏好等方面。具体而言,这些特殊性表现在:(1)转轨经济国家银行体系累计了过度的不良资产;(2)微型金融机构(microfinance institutions,MFIs)迅速发展,在数量上已经占有优势;(3)国有银行从资产规模上看仍居于主导地位;(4)转轨经济国家存在银行集中现象;(5)银行倒闭和危机事件频频出现。这些特殊性决定了转轨经济中的最优监管策略可能有别于发达国家所面临的情形。 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要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通过基本模型的多次扩展,对转轨经济中的银行监管问题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经济分析。根据Weinberg(2002)的基本逻辑,银行监管者使用的主要政策工具包括审查的频率和收取的费率,当监管者发现银行选择了高风险(预期净现值为负)的项目,会直接关闭银行。但在转轨经济中,由于种种原因,监管者即使发现银行选择了高风险的项目,也很少直接关闭银行,而是给与一定的处罚。因此,这里假定银行监管者使用的主要政策工具包括审查的频率Φ、重大违规行为(即发现投资于高风险的B项目)的罚金E和收取的费率π。假定监管者有能力判断银行选择的项目类型,但该项判断需要花费成本Ca。因此,银行监管者的行为可以概括为:花费成本Ca审查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审查的频率为Φ,如果银行选择了项目A,则仅收取费率π;如果发现银行选择了项目B,则处罚E。有效的银行监管就是要通过合适地选择这三个变量,确保银行选择净现值为正的A项目。 通过基本模型的分析表明,项目风险θ增加将激励银行承担更多风险,为确保激励相容,审查频率Φ和费率π需要同时加大;审查成本Ca增加需要更大的费率π来覆盖,此时激励相容导致审查频率Φ也会同时加大;违规罚款E增大可以减少银行的风险承担激励,在激励相容和预算约束两个条件下,审查频率Φ和费率π会同时减小。在前两种情况下,社会福利因净成本增加而减少;在第三种情况下,社会福利会有所增加。 在基本模型基础上,本文分别考察了在一定的预算制度下(统一和分离预算制度),市场结构、监管体制和监管者偏好对于最优监管策略的影响。在统一预算约束和统一监管政策下,如果监管者的偏好是促进社会福利最大化,那么最优的监管政策与银行业的产业结构相关;如果监管者的偏好是审慎的,那么为确保所有的银行只选择低风险的项目,监管者必须相应地提高审查频率和费率。当监管者存在自利倾向时,监管行为可能偏离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偏离的程度受到交替关系临界值α、声誉权重γ1、审查成本Ca和社会福利权重γ3四个因素的影响。 文章最后还考察了监管者竞争均衡的可能情形。在一些情况下,监管竞争导致了有效率的结果,社会福利实现了最大化;但在另一些情况下,监管者之间的竞争可能产生无效率的结果,尤其是在分离预算约束下,监管者竞争将导致风险积聚和监管供给严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