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接触和双语现象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而在中国南方民族语言中,壮语、侗台语、苗瑶语等受汉语的影响较大。其中,双语类型转换现象在广西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广西壮族自治区有丰富的语言资源,全区总共有十三种民族语言,其中桂林地区的典型少数民族方言就占据了多种,包括瑶语、壮语、侗语、苗语等。该地区各种语言和方言的分布和使用情况相当复杂,不少民族群体长期兼用母语以外的另一种语言。当不同语言的说话者之间进行密切和频繁的接触时,必会对语言产生语际影响,即必然发生互动影响,导致一方或双方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的变化,这在弱势语言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本文以桂林地区的典型少数民族方言(包括瑶语、壮语、侗语、苗语等)为调查对象,研究该地区的双语类型及历史转换现象。调查和数据显示,双语类型转换现象在桂林地区确实普遍存在,然而它却未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对其语言接触及其带来的语言类型变化目前还缺少系统的详细的研究成果。为此,本研究初步探究该地区少数民族语言的接触、变化与发展,通过田野调查,采集方言录音,随后,根据采集的语音频和文字数据,整理、筛选相关材料,建立简易语言语料库,并通过语音、句法等因素,对桂林地区双语现象和双语类型转换进行历时和共时、语际和语内比较、非语言因素分析,进一步梳理该研究地区的双语类型现状、明确语言接触所带来的语言类型变化。 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了所研究地区语言环境和双语类型的基本情况。第二章为国内外研究的文献综述概要。第三章研究该地区语音、词汇和语法等产生的语言类型转换及其影响,揭示语言类型变化的基本原理。第四章阐明了导致这些语言类型嬗变的外在原因(包括该研究地区的历史地理背景、教育传媒、语言态度等因素)和内部原因(包括该研究地区语言接触带来的语音语法演变和使用者语言心理的变化等因素);以及双语类型转换对语言结构发展、语言使用及广西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影响。第五章则并根据桂林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民族区域语言计划和建议,为维护该地区的民族语言,促进民族文化发展,构建和谐民族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第六章为本文总结,经研究提出预测,若对语言政策的主观上的执行力度不够,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建议和对策的实施必然有一定的现实难度,普通话对其他弱势语言的生存和发展造成的冲击,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