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近5年来首次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乙肝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分析,重点探讨抗病毒治疗对于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的影响,以及肿瘤血管侵犯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为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的诊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14年12月至2019年7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首次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731例乙肝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既往有无抗病毒治疗分为抗病毒治疗组和未抗病毒治疗组,研究两组在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肿瘤影像学特征、肝功能分级和肿瘤分期等方面的差异;根据肿瘤有无血管侵犯分为血管侵犯组和无血管侵犯组,通过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探讨肿瘤血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731例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男性594例(81.3%),女性137例(18.7%),男女比例5.3:1,发病的高峰年龄段在50-59岁。乙肝三系统检测结果示,HBsAg阳性率94.8%,HBeAg阳性率40.1%。既往抗病毒治疗220例(30.1%)。影像学检查资料提示单结节肿瘤368例(50.3%),多结节肿瘤363例(49.7%),肿瘤占肝脏体积>50%的有264例(36.1%),发生血管侵犯的共290例(39.6%),发生肝外转移的有125例(17.1%)。Child-Pugh评分A级、B级、C级分别444例、237例、50例,占总例数60.7%、32.4%、6.8%;ECOG PS评分0级、1级、2级、3级、4级分别232例、409例、78例、10例、2例,占总人数31.7%、56.0%、10.7%、1.4%、0.3%;肿瘤BCLC分期极早期、早期、中期、进展期及终末期分别27例、80例、46例、518例、60例,分别占总人数的3.7%、10.9%、6.3%、70.9%、8.2%。2.抗病毒治疗组与未抗病毒治疗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抗病毒治疗组全身炎症反应轻,肝功能较好,肿瘤标志物与HBV-DNA水平较低,肿瘤以单发为主,肿瘤直径小,肝脏侵犯面积>50%、门静脉侵犯、肝外转移比例少,BCLC分期早。3.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肿瘤血管侵犯单因素分析发现,与无血管侵犯组相比,血管侵犯组抗病毒治疗比例小,炎症反应重,肝功能损伤更明显,肿瘤标志物及HBV-DNA水平更高。肿瘤以多发为主,直径更大,肝脏侵犯面积广,肿瘤侵袭性强,更容易发生肝外转移,肝功能及ECOG PS评分分级更高。4.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肿瘤血管侵犯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BMI越大、PTA越高是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血管侵犯的保护性因素,而GGT、LDLC、FIB值越高、肿瘤直径越大、肝脏侵犯面积越广、合并肝外转移是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以男性多见,发病年龄以中老年为主,该疾病起病隐匿,初诊时多数已合并肿瘤血管侵犯或肝外转移,肿瘤分期以进展期为主,预后不良。2.抗病毒治疗能够抑制病毒复制,降低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全身炎症反应,改善肝功能,减少门静脉侵犯、肝外转移,降低肿瘤分期,延缓疾病进展。3.BMI越大、PTA越高是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血管侵犯的保护性因素,而GGT、LDL-C、FIB值越高、肿瘤直径越大、肝脏侵犯面积越广、合并肝外转移是其独立危险因素。4.临床中应加强对乙肝及乙肝相关性肝癌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早期抗病毒治疗以延缓疾病进展、减少血管侵犯、肝外转移,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