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的对外经贸关系中,中美经贸关系一直令人瞩目。1979年7月,中美两国签署中美贸易关系协定,恢复正常经贸关系。自此以后,中美间的贸易迅速增长。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中美经贸关系呈现出更加强劲的发展势头。两国间的经济联系愈益密切,相互依存关系也是愈益加深。美国现在已经是我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仅次于欧盟。2004年中美间的贸易额达1696.3亿美元,2005年中美两国贸易额达到2116.3亿美元,其中美国向中国出口487.3亿美元,中国已成为美国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向美国出口1629亿美元,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2005年美国是中国的第一顺差来源地,对美顺差1141.7亿美元。 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美国高度重视中国市场的潜力。中美两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最活跃的经济体之一,双方国内需求旺盛,双边经贸关系发展迅速,贸易额持续稳定高速增长。总体来看,中美两国经贸关系发展势头良好。但伴随着中国经济以及中美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中美两国贸易摩擦不断。其实,中美经贸摩擦在中美恢复正常经贸关系之后不久就开始了。1979年中美恢复正常经贸关系的当年,美国便单方面宣布对中国7大类出口纺织品实行限额。1983年,中美两国就发生了贸易战。由于美方在纺织品贸易协定谈判中要求降低中国大陆的配额年增长率而中方不愿单方面让步,美国在谈判破裂后单方面宣布对中国纺织品实施新配额,中国则宣布减少或终止购买美国棉花、化纤和大豆。尽管双方最终于1983年9月达成了第二个纺织品贸易协定,但中美贸易摩擦的帷幕也就此全面拉开了。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为了争取入世机会,中国在入世谈判时接受了三项歧视性条款,分别是“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过渡期纺织品保障措施”和“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规定直到2013年,只要中国产品的出口激增,被WT0成员认为造成或可能造成“市场扰乱”,即可对中国该类产品采取限制措施。“过渡期纺织品保障措施”规定直至2008年12月31日,WTO成员国对原产于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可采取临时限制措施,进行数量限制。“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则规定在中国加入WTO十五年内,其他WTO成员国可以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因此可以采取替代国规则来计算中国产品的正常价值。以上三项歧视性条款只针对中国,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中国迅速成长为出口巨人使得美国国内的一些利益集团倍感威胁。根据以上三项不公平条款,在美国贸易政策转向公平贸易的背景下,美国频频向中国挥起贸易制裁的大棒,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遍及纺织品、服装、农产品、知识产权、人民币汇率安排等诸多领域,美国成为与中国发生经贸摩擦最多、最激烈的国家。 面对日益增多的、有升级趋势的中美贸易摩擦,中外学者对其研究不断增多。本文根据前人研究的成果,分析整理了入世几年来中美贸易摩擦的相关案例,发现贸易摩擦升级的趋势。升级趋势既包括原有贸易摩擦手段的变化,也包括新的贸易摩擦形式。通过分析贸易摩擦升级的趋势,得出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然后从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给出可行性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