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工业革命以后,特别是经济高速发展的20世纪以来,由于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人类把土地仅仅视为满足自己欲求、认识、改造和征服的对象,人是人地关系的主宰者,人地关系是改造与被改造的主客体关系。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土地资源短缺等土地问题也从局部扩展到整体,从区域扩展到全球,从而成为影响现代人生存与发展的中心问题,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土地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土地危机更是促进了人们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全面思考与探索。土地伦理是社会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土地伦理担负着规范土地开发利用行为、稳定土地经济政治和生态秩序、引导土地习俗等功能。探讨中国土地伦理的嬗变历史及嬗变内涵,构建土地伦理框架,无论是对土地学和伦理学的交叉发展,还是对土地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的和谐持续发展,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意义。论文从土地危机、伦理失范和价值缺失的土地伦理研究背景出发,概括描述土地伦理的定位与相关范畴,探寻土地伦理的历史演进,发掘土地伦理的深刻价值,提出土地伦理价值、土地伦理原则、土地伦理规范的内涵和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套土地伦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内容:首先,界定了土地伦理的概念、特征和分类并阐述了现代土地伦理产生的根源。土地伦理是指在人类活动中,以善恶和是否促进社会进步为标准来评价和调节人地关系的价值取向、伦理原则、伦理标准和伦理规范的总和,它具有层次性、动态发展性、相对稳定性、综合性、实践性、规范性、非强制性、利他性以及历史继承性等特征。在人类征服自然的节节胜利中,土地问题日益显露,这不再仅仅是文化原因,更主要的是由于土地危机、价值扭曲和伦理的失范,从而导致现代土地伦理产生。第二,回顾了土地伦理演进的历史过程并总结其规律。土地伦理的历史演进大约经历了原始社会土地崇拜伦理、奴隶社会土地政治伦理、封建社会土地产权伦理、资本主义社会土地经济伦理和社会主义社会土地生态伦理。而我国传统的土地伦理思想源远流长,包括《周易》“天人合一”思想、儒家“仁爱土地”思想、道家“尊重土地”思想、佛家“人地平等”思想和法家“土地法治”思想。从土地伦理发展轨迹中可以看出,土地伦理的发展遵循着从简单到复杂、从不成文到成文、从散落到集中、从混合到相对独立并伴随着经济发展而发展的规律。第三,阐述了现代土地危机治理的困境与土地伦理的产生。目前我国面临着严重的土地危机,为了化解土地危机,国家也适时制定了相关立法、加强市场调控手段力度以及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等。但事实上,这些手段的效果并不明显,而且存在着市场失灵和政策失灵的困境,究其原因是我们忽视了伦理道德的力量,没有重视土地伦理在化解土地危机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土地伦理产生的自然根源、思想根源、现实根源和制度根源。第四,土地伦理的理论构架。这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主要阐述了土地伦理的价值、原则、规范和基本内容。(1)土地伦理价值是道德价值在人地关系中的具体应用和表现,是土地伦理体系的核心概念,是土地伦理对于人所具有的意义,是土地伦理对人的需要的满足,也是人对于土地伦理绝对超越指向。土地伦理在价值选择上不是单一的伦理目标,而应是寻求经济、生态和社会相统一的、综合的标准。因此,论文重点阐述了土地伦理价值选择的经济维度、生态维度和社会维度,这三个维度的统一既体现出主体的价值追求,又体现出人地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2)土地伦理原则就是调节土地伦理关系所应遵从的基本原理和准则,具有概括性、稳定性、指导性和根本性等特征。土地伦理原则主要包括公平原则、生态原则、效率原则和以人为本原则,具体而言:土地伦理中的公平原则指代内公平、代际公平、生态公平和修补公平,他们是相互依赖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土地伦理中的生态原则要求人们的土地利用行为不能以生态消耗(投入)获得经济产出为目的,而应该以劳动、管理、技术等投入获得更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产出为目的;土地伦理中的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从人类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人与土地的关系,通过理性对话,依靠公正原则,确定具有共同约束力的土地利用伦理规范;土地伦理中的以人为本原则要求土地伦理应该建立在维护人类的整体利益和根本利益基础上,只有服从和服务于人的需要的土地伦理才能真正帮助人们正确处理当代人类面临的土地问题,它不同于人类中心主义。(3)土地伦理规范是人们在利用土地及处理人地关系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主要有图标(图腾)、禁忌、风俗、礼仪、准则、箴言、义务与责任等形式。土地伦理规范的内容包括尊重与善待土地、关心个人并关心人类以及着眼当前并思虑未来。其中,土地公共伦理规范和土地职业伦理规范是土地伦理规范的两个重要方面。土地公共伦理规范是指社会公众在人地关系中必须遵循的公共行为准则,它具有普遍性、开放性和大众性的特点。可以通过加强土地公共伦理教育、提高土地公共伦理意识,提高土地公共伦理修养、完善土地公共伦理人格,强化土地公共伦理制度建设、完善土地公共伦理机制,从而完善土地公共伦理规范建设。土地职业伦理是指土地职业者在履行其职责的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以及调整土地职业者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包括土地职业理想、态度、义务、技能、纪律、良心、荣誉和作风。(4)土地伦理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土地伦理的基本内容和其他内容,土地伦理的基本内容是土地伦理所应具有的基础性和根本性的内容,基础性和根本性是土地伦理基本内容的两大特性。具体来说,土地伦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尊重并善待土地,维护土地健康,珍惜土地资源,节制土地欲望,遵守土地法纪。基于上述研究,论文提出了土地伦理制度建设的路径。土地伦理建设既是土地伦理价值、原则和规范现实运作基本途径,又是实现土地伦理再发展的机制保障。加强土地伦理建设关键是从土地伦理的制度建设入手,加强土地伦理教育、进行土地伦理评价、构建土地伦理文化,从而全面保障土地伦理机制的正常运作。(1)通过加强土地伦理养成机制建设、土地伦理选择机制建设、土地伦理评价机制建设和土地伦理监督机制建设来完善土地伦理制度建设。(2)通过家庭土地伦理教育、学校土地伦理教育、大众传媒土地伦理、教育民间组织和社区的土地伦理教育等途径来强化土地伦理价值观教育、土地伦理知识教育、土地伦理活动技能教育、土地伦理活动方式教育和土地伦理活动权利教育。(3)通过构建包括土地状况、行为状况、效果状况和动机状况四类要素的土地伦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B、C分类权重法或者特尔菲法,对人们土地行为进行善与恶、是与非、正义与非正义的价值判断,从而达到“抑恶扬善”的目的。(4)土地伦理文化是指在土地伦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文化特征的总称,它以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土地物质活动和土地精神活动为内容,以土地人的土地需求和土地心理的满足为特点,是土地人土地价值判断、土地伦理原则、行为准则在文化层面的反映。土地伦理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建立路径为:立足传统,以文化自觉态度发掘传统伦理文化深刻内涵;兼收并蓄,以文化认同态度借鉴域外土地伦理文化合理成分;追求卓越,以文化创造精神发展土地伦理文化;结合实际,以文化实用方式实践土地伦理文化。(5)土地良知就是人们对土地的一种天生的伦理道德观念。目前,人们面临的土地危机其本质上是人们土地良知的沦丧,是感恩土地之心、破坏土地之耻、有负土地之愧的丧失。鉴于此,“志、学于人地之道”、“省察克治对地之欲”、“存地心养地性”以及“从心所欲不逾人地之矩”才是唤醒心中土地良知的路径选择。最后,论文一方面以土地污染问题为例,从土地污染带来的伦理问题、土地污染问题的伦理审视、土地污染的伦理应对三个角度对土地伦理进行了实践研究。研究发现:土地污染违背了“人地关系和谐、人地生态平衡”这一基本的人类价值观、违背了代际正义、违背了人道主义,应该从重新理解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树立正确的土地伦理观、加强土地伦理制度建设等途径应对土地污染等土地危机问题。另一方面论文对决策中的土地伦理、科学技术与工程中的土地伦理、人口土地伦理、湿地与荒野保护中的土地伦理以及土地经济的伦理要求和土地评价行为中的伦理决策等进行实践分析,从更好的例证了土地伦理的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