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家们对惠更斯的波动光学研究及其著作《光论》的“标准印象”由来已久。这种“标准印象”往往只看到了惠更斯科学研究的“数学方面”,即惠更斯原理的“次波叠加”或“次渡包络”的构造以及用“次波包络”对各种几何光学规律的解释。这是一种站在后来科学立场上的辉格史视角。 一些科学史学家尝试从更多角度来考察惠更斯的波动光学研究,来达到史学上的“反辉格”、“回到当时的情景”的目的。隆基、E·戴克斯特霍伊斯、夏皮罗、斯奈德斯、F·戴克斯特霍伊斯等许多人都做了很多很有启发性的工作,揭示出《光论》的其他方面,并触及了《光论》中的机械论自然哲学的线索。本文尝试在前人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并阐释《光论》的机械论自然哲学线索,给出惠更斯波动光学的一种反辉格诠释。 惠更斯的机械论纲领,其核心在于“仅承认物质和运动是可理解的解释原则”,并提出机械模型或力学模型来解释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而在更加严格讨论中,惠更斯还求助于宏观力学现象的类比来进一步理解微观过程。 惠更斯的《光论》便是基于这种纲领展开的。他认为,光是以太微粒的运动,而以太微粒密布着空间,光波便通过以太微粒的碰撞来传播。更进一步,从对碰撞的力学研究中可以得出,光波波前上每点发出次波,且这些次波可以互不干扰地传播。而光的传播过程及其规律可以通过次波的叠加(即包络)来分析。就这样,惠更斯给出了光的基本机械论图景。 惠更斯继而基于这一图景,对光的反射、折射和双折射等现象均做出了讨论,并对其中大大小小的各种细节给出了极为全面的机械论解释,包括以太与物质的关系、光在物质中的传播、冰洲石晶体的结构等问题。 对惠更斯波动光学机械论线索的阐释构成了两种意义上的反辉格诠释:对《光论》机械论线索的考察反驳了简化的“波动说-微粒说”二分理解;而对机械论视角的强调则凸显了现代化、数学化理解的局限性,使机械论自然哲学成为一个有力的替代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