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马赫-增德尔干涉仪的全光纤模式选择梳状滤波器的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eon8338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的突破性发展正在敦促全球研究人员寻找新型的复用技术来应对通信容量的瓶颈问题。由此研究人员引入了空间这一维度,其中基于少模光纤的模分复用技术是目前提升传输容量的较为有效的技术手段之一。而将模分复用技术与成熟的波分复用技术相结合形成的模分-波分混合复用光通信系统将会更大程度地提升通信容量,为进一步扩展光通信系统的信道容量指明了前进方向。在这种先进的模分-波分混合复用系统中的最关键的器件之一就是多波长宽带模式转换器件。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的研究:1.详细阐述了耦合模理论。基于微扰法推导了耦合模方程,给出了包含模式耦合,自耦合和对接耦合在内的耦合模方程的精确解,给出了模式选择耦合器中三类耦合系数的具体计算方法。2.提出了一种基于空气芯环形少模光纤的矢量模式选择耦合器。该矢量模式选择耦合器可以在较宽的波长范围内将基模高效地转换为二阶矢量模式。对矢量模式的耦合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了波长及纤芯间距对矢量模式耦合的影响。最后,对矢量模式选择耦合器的带宽及串扰问题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抑制串扰的方案。3.在矢量模式选择耦合器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马赫-增德尔干涉仪的模式选择梳状滤波器。这种模式选择梳状滤波器可以同时实现模式转换和梳状滤波功能,在整个C波段内,对于基模和高阶模式都表现出了良好的梳状滤波效果,并且二阶矢量模式的转换效率均高于66%,特别是在1540nm至1560nm的波长范围内,二阶矢量模式的转换效率均高于95%。对模式选择梳状滤波器的原理和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利用琼斯矩阵推导了模式选择梳状滤波器的传输谱,详细分析了模式选择梳状滤波器的模式转换特性和梳状滤波特性,自由谱范围及其影响因素。最后对模式选择滤波器的带宽特性及串扰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本文提出的矢量模式选择耦合器和模式选择梳状滤波器在先进光纤激光器,模分复用系统,以及模式-波长复合复用系统等领域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运输服务质量是货主选择运输方式的重要依据,保障时效性和准时性已经成为各种运输方式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主要手段。铁路运输一直注重空间效用提升,时效性和准时性已经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短板。实施以保证铁路货物运输时效性为最终目标的规划型运输组织模式,是铁路适应市场发展和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设计基于时空隧道的规划型铁路运输组织方案以及构建方案编制的数学模型,有助于推进规划型运输组织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为
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物联网设备在数量爆炸式增长的同时产生了海量的实时数据,传统的云计算方式无法满足计算需求,边缘计算作为一种新的计算范式被广泛应用。与此同时,深度神经网络技术高速发展,将人工智能融入边缘计算,使得边缘设备逐步智能化的需求也愈发旺盛。然而,由于深度神经网络模型高存储、高功耗,而边缘设备却资源受限、续航不足,因此边缘计算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往往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首先,针对单个资源受限的
矮塔斜拉桥是近几十年兴起的,一种介于斜拉桥和连续梁桥之间的组合体系桥梁。由于其施工方便,外形美观,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我国在21世纪之后陆续建造了多座矮塔斜拉桥。非平稳地震动建模是研究大跨度桥梁地震动力响应的重要前提,现有桥梁地震响应分析多用时程分析法和反应谱法。但是,上述方法均使用确定性的地震激励,其结果无法体现结构响应的随机特征。因此本文建立了基于小波分析的地震动非平稳模型,并使用具有统计学
当前各种视频业务、云计算以及数据中心等大流量业务的出现,对承载通信业务的光网络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基于WDM的光网络采用固定波长间隔,无法灵活地为小带宽业务分配合适的波长资源。同时为了防止相邻波长之间相互干扰,WDM光网络需要在波长之间设置保护带宽,进一步加剧了WDM光网络中的频谱资源浪费。为解决上述WDM光网络的问题,提升光网络资源利用率,研究人员提出了弹性光网络的概念,将WDM光网络的
裂缝是混凝土桥梁主要病害之一,桥梁裂缝的检测是评估桥梁是否可以安全服役的重要环节,利用人工检测和桥检车检测的方法存在效率低、影响道路交通等弊端。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图像处理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桥梁裂缝检测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针对桥梁裂缝特点,确定了基于图像处理的桥梁裂缝识别方法,并得到了有效验证。论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研究了图像处理的测量原理并建立了镜头畸变模型,实现了相机
随着我国公路、铁路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工程建设地域和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介于土和岩石之间的过渡性的岩土体成为隧道施工设计中难以避免的重点和难点。该地层岩土体往往胶结性较差,含水量高,对于工程施工过程的开挖扰动较为敏感,表现出明显的应变软化现象,隧道开挖扰动以后强度迅速降低,施工中极易发生塌方,大变形等灾害,对工程设计和施工开挖造成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本文依托蒙华铁路中条山隧道,对第三系弱胶结砾
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其中,虚拟仿真教学适应了信息时代开放教育、资源共享的变革要求,能够帮助学习者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新的动力。目前,虚拟仿真教学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难以实现学习者“知”与“行”的统一:虽然现有平台能够提供丰富的实践情境,但大多无法确保学习者在进行仿真实践的同时,有效完成教学目标中相应知识的掌握,
在输油管道运行过程中,微小泄漏由于不易发现且易发展为大的泄漏而经常引起严重事故,造成巨大的损失。输油管道自建成至今,国内外众多学者对管道的泄漏检测提出了各种理论和方法,其中内检测技术由于精度较高被广泛使用,对于小口径的输油管道来说,由于其直径的限制,传统的管道内检测器容易在管道内卡堵,因此本研究提出球形外观的内检测器,能够在管道内顺利通过不发生卡堵,同时,内检测器还可采集泄漏孔处的近声场声信号,能
西阎镇位于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晋南和晋东南地区交界处,镇域范围内九个行政村中有八个是传统村落,是一个区域文化融合、民居特征鲜明的典型区域。这些传统民居在城市化进程中岌岌可危,但目前尚没有针对该区域的相关学术研究。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田野调查、口述访谈等研究方法,摸清西阎镇传统民居的基本现状,探究其建筑形制、结构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进一步研究环境如何影响民居,民居和生活又如何互相影响,总结出西阎镇传
地铁是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盾构地铁隧道由于各种原因会出现裂缝和渗漏水等表面病害,有效地检测隧道表面病害对于地铁运营安全至关重要。随着我国地铁运营里程的迅速增长,传统的人工目视巡检等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检测需求,急需一种高效率、智能化的检测方式,能够实现地铁隧道定期巡检和病害标记的功能。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的隧道表面图像采集系统和病害智能识别算法。论文首先设计了隧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