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主要从屯堡人汉人意识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变迁的视觉,审视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过程、现实启示。
明朝时期是屯堡族群的形成时期。屯堡人汉人意识在移民群居生活和“夷-汉”二元社会环境中得以觉醒。首先是为了巩固对西南的统治地位,明朝征调大量汉族兵民入驻贵州屯垦戍疆,形成了屯堡社会族群。其次是屯堡人到贵州后形成了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夷-汉”对立和融合局面,使屯堡人更加强调其族群边界,汉人意识得以觉醒。明朝时期移民的汉人带来了新进的生产方式和文化思想,引领着贵州的生产和文化发展,形成了汉人与少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从屯堡人汉人意识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变迁的视觉,审视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过程、现实启示。
明朝时期是屯堡族群的形成时期。屯堡人汉人意识在移民群居生活和“夷-汉”二元社会环境中得以觉醒。首先是为了巩固对西南的统治地位,明朝征调大量汉族兵民入驻贵州屯垦戍疆,形成了屯堡社会族群。其次是屯堡人到贵州后形成了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夷-汉”对立和融合局面,使屯堡人更加强调其族群边界,汉人意识得以觉醒。明朝时期移民的汉人带来了新进的生产方式和文化思想,引领着贵州的生产和文化发展,形成了汉人与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多元一体、共同发展格局。
清朝时期,贵州发生了较大的社会变迁。中央政府对贵州地方政权的改造即改土归流,加强了对贵州的控制,也推动了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的融合。人口膨胀与资源不足是这一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社会动乱在这一时期从未中断。这一时期很多屯军族群逐渐融入当地少数民族,而安顺一带屯堡族群仍然保留了汉人的族群特征,其汉人意识在社会变迁中得到新的发展。
民国期间是贵州社会大变革时期。清朝末年和民国初期,为了救亡图存,各种变革、革命的思想传入贵州,也影响着屯堡人的观念、意识和思想。抗战爆发后,大量难民涌入贵州,许多社会教育机构也迁入贵州,带来了先进的思想文化,也冲击着屯堡人原有的汉人意识和社会关系。在这民族存亡的关头,屯堡人与全体中华儿女一样,面临着亡国灭种的险境,体会到了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关系,也体会到了自身应有的抗击侵略、守土卫国之职责,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意识得以觉醒。
从屯堡人汉人意识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变迁可以看到:民族团结是健全屯堡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政治整合是构建屯堡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保障;经济共荣是构建屯堡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文化引领是构建屯堡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纽带。
其他文献
恩格斯说:“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而要让物理思维的花朵在学生心田绚丽绽放,需要创设良好的物理情境,通过突出重点、破解难点、巧释疑点来引发学生思考,启迪学生智慧;需要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来促使信息增殖,思维发散,进而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现以如下一个问题为例,具体谈谈如何通过多解、多思、多变来激活思维,进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广阔性、变通性,此
不动产征收是公法与私法、公权与私权统一的制度,其征收的对象,是私权对象,即私人或者集体财产所有权。不动产征收是国家强制取得私人财产所有权的一种形式,具有公权属性,但是这一公权的行使及其条件又必须受制于私权保护,由此必然产生和需要公权与私权之间的平衡与博弈。
征收是政府公权力的行使,但被征收人享有的私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对抗政府的公权行使,不能仅由政府公权力的单方行使而可以完成全部或者整个征收过程,这就是对被征收人私权保护的意义。
从比较法的角度看,美国、德国、日本三个国家相关立法的亮点分
股权转让纠纷已经成为近年来公司法案件的主要类型。但因我国公司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尚不成熟,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同案不同判”的现象。笔者将其中在理论上出现分歧最大的问题,作为本文论述的焦点,尝试利用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搭建本文的写作模式,以达到两方面的目的:其一,理论上梳理繁多的争议,从指导思想上开拓视野;其二,总结实践中经验,批评其不足,汲取其价值。
文章第一部分内容就围绕股权转让登记与合同的效力关系这一问题展开,首先从《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和理论界的争议点入手,厘清股权变动的效力与股
赋予设区的市立法权是2015年《立法法》做出的重大修改,也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区的一项重大举措,亦是完善我国地方立法体系、帮助地方解决社会矛盾、促进地方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规范社会行为的重要举措。2018年《宪法》的修改进一步明确了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立法权力。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使得地方改革于法有据,进而推动国家整体的发展。因此,设区的市要提高立法内容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尽最大可能发挥出地方立法的作用。自修改后的《立法法》实施以来,设区的市都积极踊跃地制定地方性法规。本文
印度与中国的国家间关系直接影响着亚洲的地区稳定,关系着全球政治的稳定和发展。2014年,莫迪上台后,对中国的发展战略有了明显改变,从而使中印关系再度成为国际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命题之一。出于对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双重考虑,莫迪政府对中国采取了具有鲜明对冲战略特征的风险防范战略。本文从“对冲战略”理论的视角入手,剖析莫迪政府的对华政策成因、表现以及带来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研讨中国的对策。
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基于发展需要和对威胁的感知,莫迪政府的对华政策围绕“风险应急”和“权力博弈”展开。前者主要
自从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后,国家治理便成为政治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更是把这个话题推上了新一轮的热潮。在政党政治时代,政党执政治国早已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考察国家治理绝对不能缺少政党政治的视角。大多数国家都存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政党,这些政党之间相互作用就形成了一定的政党政治体制。这使得关注一国的国家治理就不能脱离该国的政党政治体制,一国政党政治体制的国家治理作用也就非常值得研究。
当今世界有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无
中国与东盟国家位置比邻,长期以来都是战略合作的好伙伴,双方经贸合作、人员往来等更为频繁。2003年SARS疫情发生后,中国与东盟开启了公共卫生领域合作,此后,伴随着双方战略伙伴关系的日益强化,双方在公共卫生合作领域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健康丝绸之路推动着双方公共卫生合作的深化与发展。本研究从全球公共卫生复杂性和“一带一路”以及“健康丝绸之路”倡议的背景出发,在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乡村治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以来,有效地推动了城乡一体融合与人才向乡村流动。在参与乡村治理的新乡贤类型划分中,有为乡村带来丰富资源、为村民提高生产效益的内生型新乡贤,也有重塑乡村文化和文明的文化型新乡贤,还有尚处于培育阶段的发育型新乡贤及会将新乡贤治理引向歧路的盈利型新乡贤。可以看到,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成效较为突出,但乡村的空心化与乡村文化的失序使乡村发展面临边缘化与治理乏力的危机,且目前新乡贤治理模式尚处于初始化阶段,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面临诸
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事务工作的重点和焦点,不仅是指导当前和今后我国民族工作的行动指南,也对维护国家统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并提升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一环。本文在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必要性和实效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策略,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建设提供参考。
首先,本文梳理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概况以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是社会组织作为独立于政府与市场的第三方主体,承接政府部分职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提高社区自治和居民参与意识的过程。宏观上,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通过提供各种公共产品和服务能够弥补政府功能不足,转变政府职能,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自治,加强公民政治参与和推动公民政治认同;微观上,能够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中央明确表示,要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自律功能,大力支持社会组织和社区志愿者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培育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