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在中国人口的两极(即大城市和农村)选取被试,本研究对中国人口内部在价值观上的差异进行了横截面式的探讨。具体来讲,本研究主要从下面两个问题开始着眼:1)Schwartz的个人价值观理论是否在中国的青少年中仍然适用?2)中国城市青少年和乡下青少年在价值观结构上存在什么样差异?在该研究的第一部分调查中,研究者对Schwartz所编制的个人价值观量表——the Portrait Values Questionnaire进行了详细谨慎的翻译。翻译后的量表和研究者为农村青少年自编的一份问卷一同被发放到农村的被试中对他们的个人价值观进行测试。测试的结果大体上支持Schwartz的个人价值观理论。研究结果同时表明,家长的文化程度的高低和家庭人口的多少分别对农村青少年的价值观发展有着潜在的影响。另外,通过对来自农村样本的数据进行多维尺度分析(Multidimensional Scaling),研究者发现农村青少年的价值观结构呈现出三个板块的模式,并不呈Schwartz价值观理论中所假设的圆形或椭圆形结构。为了证明城市青少年与农村青少年在价值观结构上的差异,研究者在第一部分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对城市青少年进行了类似的价值观调查(问卷中不包含为乡下青少年所设计的问卷部分)。通过类似的数据分析,相对于乡下青少年的价值观结构而言,城市青少年的价值观结构则更为清晰。其次,城市青少年价值观结构在性别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当利用多为尺度分析法对女生的价值观进行分析时,10种价值观以圆形的结构清晰地出现在女生的价值观结构中,而对男生价值观进行同样的数据分析则只能看到6种价值观且呈扭曲的圆形。研究者同时对造成城市青少年在价值观结构上性别差异的原因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者接下来对城市和乡下青少年的价值观结构进行了对比。从总体上而言,城市青少年的价值观结构比乡下青少年的价值观结构更加清晰和完整。与此同时,研究者并对造成城市和青少年在价值观结构上差异的原因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研究者认为造成这种价值观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城乡青少年在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有着很大的差异。最后,研究者对今后相关方面的中国人的价值观研究进行了展望并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向上提出了新的建议和意见。研究者认为,为了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研究中国人的价值观,在实际价值观研究中,中国人口内部在价值观上的差异应该得到研究人员的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