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omparative Study of Prototype and Semantic Vagueness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em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个世纪以来,语言的精确性一直是历代语言学家追求的目标之一。同时,人们注意到作为人类认知体验的成果之一,语言本身就具有模糊性,语言的模糊现象一直存在。语言模糊,尤其是语义模糊,是语言的基本属性,在特定的场合能够表达精确语言所不能表达的内容。1965年L.A.Zadeh提出了“模糊理论”,标志着对模糊语言的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Jonna Channell的《模糊语言》对模糊语言做了系统的研究。在国内,伍铁平先生开了模糊语言研究的先河,张乔先生的《模糊语义学》以美国语言理论为基础介绍了模糊语义的发展及其特点等。   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内容分之一。它是在经典范畴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有关认知范畴的理论。早在20世纪50年代,Wittgenstein通过游戏范畴的研究,论述了范畴边界的不确定性,中心成员与边缘成员之问的区别。原型范畴理论最早是由Rosch在解释人类范畴化过程中提出的。原型理论认为范畴内部各个成员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有中心成员和边缘成员之分。各个范畴之问并无明显的界限。范畴内部的各个成员之间通过家族相似性取得联系。原型范畴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英语学习、第二语言习得、英语词汇学习等。   模糊语义与原型范畴理论虽然分属不同的语言学领域范畴,但两者之间有很深的联系。相关专家学者发表论文专著等,用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理论等观点解释语义模糊现象。作者通过研究学习发现,模糊语义与原型范畴理论有很大的相似性,都承认范畴边界的模糊性,范畴成员内部有不同的隶属度。同时模糊语义与原型范畴也有不同之处,其研究视角和研究重点各不相同。   本文是原型范畴理论与模糊语义的对比研究。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对原型范畴理论做了简要的介绍,原型范畴理论的发展及其特点等。第二章是对模糊语义的介绍,介绍了模糊语义的概念、特点以及从不同视角对模糊语义的理解。第三章是原型范畴理论与模糊语义相似点以及不同之处的对比研究。第四章是这两个理论在语言学习及词汇教学方面的具体运用。第五章是对全文的总结。
其他文献
本文以英国文体学家Leech和short的《小说文体论》作为理论基础,从语言描述、思想表达方式和思维风格三个角度分析《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文学形象,采用理论阐述和实例分析
西方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发展的写作模型几乎都很强调构思的重要性(Emig,1971;Flower& Hayes,1980;Gould,1980;Hume,1983),甚至将其视作写作过程的核心。写作构思作为写作过程中
《无名的裘德》是19世纪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在艺术特色和思想高度上都达到了很高的造诣,与《苔丝》一起并称为“性格与环境”小说之最。国内《无名的裘德》的
写作被认为是英语学习中最难掌握的一门技能,尤其是对于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者来说。中国的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习者经常在写作中出现错误。因此,有人提出用书面修正性反馈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