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第斯成矿带是环太平洋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岩成矿时代晚,主要集中在中-新生代。形成的矿床遭到外力的影响作用小,在遥感图像上能够清晰的反映矿床所在区域的成矿地质环境,尤其在玻利维亚托波西地区东北部,各类型矿床呈带状分布明显,集中产出于东科迪勒拉褶皱带与普纳高原的接触带及其两侧。故选择玻利维亚托波西地区东北部为研究区,进行遥感地质信息提取及成矿预测研究。本文在总结玻利维亚波托西地区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运用ETM+/ASTER遥感数据,解译研究区的线性构造、环形构造、岩体及地层等遥感地质信息,并且通过遥感图像处理技术提取矿化蚀变信息,深入分析该区域斑岩型矿床的控矿因素和遥感找矿标志,重点研究典型矿床的遥感地质特征,总结成矿规律,建立斑岩型矿床的地质-遥感找矿模型,进行成矿预测。通过系统地分析研究,得出以下成果:1.区域遥感线性构造以近南北向和北北西向为主。在遥感图像上,近南北向断裂构造表现为火山岩体呈直线状排列,为火山岩带与沉积地层的接触带,控制着地层和岩体的展布,是研究区内主要的导矿构造;北北西向断裂表现为直线状沟谷,切割深,走向稳定,是地层在压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压扭性断裂,为主要的控矿构造。北东东向断裂,其规模小,在遥感图像上表现为地层的错位,根据断裂之间的切割关系,为晚期的平移断层。火山穹丘内部的放射状断裂呈”V”字形,其沟谷切割深,是主要的容矿构造。2.在研究区内,环形构造是由岩浆活动形成的火山穹丘。在遥感图像上,表现为突起的正地形,环形影像表现的很明显。火山穹丘中心部位的岩体为中酸性斑岩体,时代为新近纪,斑岩体与早期形成的岩体发生强烈的蚀变作用,形成明显的矿化蚀变分带。外围岩体中放射状的线性构造显示出,早期的侵入岩体受到晚期侵入体的侵位作用,致使其发生破裂。这些放射状的裂隙为成矿物质的聚集提供了有利的场所。3.研究区东部和西北部的褶皱构造很发育,向斜构造的核部主要为新近纪和第四纪的松散堆积物构成,两翼地层由志留纪和白垩纪的砂岩及粉砂岩地层构成。该区域的沉积型矿床和层控型矿床明显受到褶皱构造的控制,表现出顺层展布的特点。4.运用ASTER数据,采用波段比值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提取出类蚀变信息:铁氧化物类蚀变、泥化类蚀变和青磐岩化蚀变。在研究区的中部,侵入岩和火山熔岩产出的部位,铁氧化物类蚀变很强烈,呈带状近南北向分布;泥化类蚀变在火山穹丘和研究区东部的白垩系地层中很强烈;青磐岩化蚀变的分布与铁氧化物类蚀变相同,主要分布在火山熔岩及中酸性侵入岩体产出的部位。5.在对研究区线性构造、环形构造,岩体和地层的分析以及蚀变信息提取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矿产分布,对研究区各种类型矿床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斑岩型矿床明显受到构造-岩浆作用的制约,其成矿地质条件在遥感图像上能清晰、准确地解译出。故选择普拉卡约斑岩型银-多金属矿床为典型矿床,分析其地质及遥感影像特征,总结斑岩型矿床的成矿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斑岩型矿床的地质-遥感找矿模型。6.对研究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及遥感找矿标志优异的地区进行成矿预测,圈定位于普拉卡约矿区正北方向约2公里处的火山穹丘为成矿预测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