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中国GDP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影响力与日俱增,逐渐担任起大国角色和任务。2013年,在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全球经济增长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仍然保持7.7%的增长水平。经济发展提升了中国的全球地位,为世界各国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2014年-2016年,尽管经济增速放缓,但中国在全球经济和市场中的地位将继续上升。除经济增长外,中国金融体系的扩张以及正在进行中的资本账户开放进程,将继续提高中国以及人民币在全球市场上的地位。因此人民币国际化成为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的必经之路。与此同时,中国内部经济也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经济结构转型等问题,利率市场化改革也势在必行。汇率和利率是金融市场中两个最重要的经济调节杠杆,二者的市场化改革是我国金融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随着二者市场化程度加深,它们的波动对股市的影响将日益显著。中国股市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无论是体制机制还是投资者风险意识,与成熟的欧美股市相比,都比较稚嫩,缺乏对风险的合理估计与预警和应对各类风险的经验。因此在人民币国际化和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向前推进的背景下,研究人民币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动态关系及其与股市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股市、利率、汇率三者之间理论关系研究的基础上采用2012年1月4日-2015年8月31日的日度数据建立沪深300指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三者之间的B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外汇市场、货币市场与证券市场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但三者之间的联动性较弱,证券市场是货币市场的单向格兰杰原因,并且变量之间的作用有较长滞后效应;利率与汇率之间的脉冲响应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均不显著,且二者对沪深300指数的交叉影响也比较微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