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羊绒是世界上珍贵的天然纺织原料之一,纤维细而均匀,柔软而富有弹性,光泽柔和,保暖性好。我国山羊绒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都是世界第一位,但近些年来由于山羊品种改良和饲养条件等的改变,使山羊绒纤维发生了一些变异,如绒纤维变粗,粗毛变细,出现了介于两者之间的二细纤维和两型纤维,给山羊绒纤维的生产加工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本课题选用双氧水、过氧乙酸、次氯酸钠、高锰酸钾、二氯异氰尿酸钠(DCCA)对变异山羊绒纤维进行处理,并对处理前后绒纤维、二细纤维、两型纤维、粗毛的性能和结构进行测试分析,为变异山羊绒纤维的生产加工提供科学参考。分别选用双氧水、过氧乙酸、次氯酸钠、高锰酸钾、二氯异氰尿酸钠(DCCA)5种氧化剂对变异山羊绒纤维进行处理,并对处理前后四种类型纤维的拉伸性能和摩擦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①双氧水与过氧乙酸处理效果相似,对四种类型纤维各指标影响较小。在双氧水浓度为8%时,绒纤维、二细纤维强力损失率分别为10.95%和3.89%,两型纤维、粗毛的强力损失率在6.00%以内;处理后绒纤维、二细纤维的断裂伸长率降低,而两型纤维和粗毛的断裂伸长率增大;处理后绒纤维和二细纤维的摩擦效应变小,而两型纤维和粗毛的摩擦效应增大。②经次氯酸钠或DCCA处理后,四种类型纤维的摩擦效应明显减小,并且对纤维的强伸性能影响很大。经浓度为14%的次氯酸钠处理后,绒纤维、二细纤维强力损失率在20.00%以上,两型纤维和粗毛的强力损失率分别为16.97%和11.28%;四种类型纤维的摩擦效应大幅下降,经浓度为7%的DCCA处理后,绒纤维的静摩擦效应和动摩擦效应分别由处理前的23.99%和20.82%下降到4.91%和4.18%。③高锰酸钾与次氯酸钠处理效果相似,以浓度为15%的高锰酸钾为例,处理后绒纤维强力损失率为37.14%,静摩擦效应和动摩擦效应分别为4.95%和4.18%。设计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氧化剂种类、氧化剂浓度、处理温度、处理时间对变异山羊绒纤维的影响,对四种类型纤维进行正交分析,结果表明:①影响纤维拉伸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氧化剂种类;影响纤维摩擦效应的因素依次为:氧化剂种类、氧化剂浓度、处理温度、处理时间。②综合分析得出,较优试验方案为A3B2C2D3:氧化剂DCCA浓度5%,处理温度40℃,处理时间50min。然后用较优试验方案对十个产区的变异山羊绒纤维进行处理得到:处理后不同产区之间四种类型纤维的拉伸性能存在明显差异,纤维摩擦效应在11.79%以内。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处理前后变异山羊绒纤维的表面鳞片形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经不同氧化剂处理后,变异山羊绒纤维的鳞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经双氧水处理后,绒纤维和二细纤维的鳞片边缘棱角钝化,变得光滑;高锰酸钾和DCCA对纤维鳞片的作用很剧烈,经高锰酸钾或DCCA处理后,纤维鳞片变薄,鳞片脱落,并有少许鳞片粘附在纤维表面。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处理前后变异山羊绒纤维的化学基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DCCA处理对变异山羊绒纤维大分子产生了很大影响,纤维大分子中的二硫键被氧化断裂,纤维中无规则结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