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微子振荡的实验发现表明中微子有质量,意味着标准模型还不完善,或者存在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因此,中微子振荡的精确测量研究对于揭示中微子的本质与属性具有重大的意义。反应堆裂变反应产生的高流强反电子中微子是测量中微子振荡属性的理想来源,但是反应堆反电子中微子在短基线区域的流强测量,与目前反应堆核裂变模型加上三代中微子振荡理论模型共同给出的预期相比存在反常的缺失,这就是“反应堆反中微子反常”现象。本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微子振荡的实验发现表明中微子有质量,意味着标准模型还不完善,或者存在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因此,中微子振荡的精确测量研究对于揭示中微子的本质与属性具有重大的意义。反应堆裂变反应产生的高流强反电子中微子是测量中微子振荡属性的理想来源,但是反应堆反电子中微子在短基线区域的流强测量,与目前反应堆核裂变模型加上三代中微子振荡理论模型共同给出的预期相比存在反常的缺失,这就是“反应堆反中微子反常”现象。本论文利用距离反应堆300-500米的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近点探测数据对反应堆反电子中微子流强与能谱进行高精度的绝对测量,并且对反应堆反中微子反常现象进行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分析了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近点探测器1230天的数据,通过选择来自反应堆反电子中微子反贝塔衰变过程产生的正电子快信号与延迟中子核俘获的慢信号,成功得到了超过两百万个反应堆反电子中微子信号事例。利用镅-铍源和镅-碳源产生的不同能量中子在探测器内独立重构了慢信号事例,研究了中子在实验中被不同核素俘获的概率与能量的关联性,并基于此精确模拟了中子在探测器物质中的输运和中子核俘获退激发过程,改善了模拟与数据的一致性,使得对中微子探测绝对效率的系统误差减小了40%,进而提高了对反电子中微子流强测量的精度。2)精确测量了在大亚湾近点探测器中的反电子中微子流强,与反应堆核物理模型的理论预期进行了比较,实验与理论的比值为R=0.952±0.014(exp.)±0.023(theo.),实验精度超过了理论模型的误差,并确认了大亚湾反应堆实验与其他短基线反应堆实验同样存在与反应堆核裂变模型加上三代中微子振荡模型共同预期不符的缺失现象。进一步地,结合对反电子中微子流强与反应堆燃料裂变周期关联性的测量,从惰性中微子和裂变核素中微子产额两个方面研究了导致该缺失的可能原因。3)精确测量了大亚湾反应堆反电子中微子能谱,在5-7MeV区间观测到不同于反应堆模型理论预期的结构,并且通过测量反应堆反电子中微子能谱随反应堆燃料裂变周期的关联情况,排除了由单一裂变核素(铀-235或钚-239)引起该反常结构的假设。
其他文献
Boris Dubrovin和Di Yang在其工作中提出猜想:满足局部Calabi-Yau条件的三次Hodge积分的生成函数为某可积方程簇的Tau函数,且此方程簇可视为半离散二维Toda方程簇的某种约化。在本文中,我们给出此方程簇的Lax形式的构造,称之为分数阶Volterra方程簇,并仿照研究二维Toda方程簇的相关方法,对分数阶Volterra方程簇的哈密顿结构、Tau结构、双线性方程、Vi
流固耦合问题在许多工程领域中具有很强的应用背景和需求。流固耦合问题常常涉及大变形和几何非线性,如液面的破碎及融合等,传统网格类数值方法存在网格畸变、追踪自由界面等方面的困难。弱可压物质点法(WCMPM)用于模拟流体时不存在网格畸变的问题,同时质点可以自动追踪液面的位置。但在中小变形情况下,物质点法精度不如有限元法。耦合有限元物质点法(CFEMP)利用有限元模拟固体区域,物质点模拟流体区域,而两者的
在页岩气开采过程中,定向钻井与水力压裂是两个关键工程步骤,而它们都是在页岩这种各向异性材料中完成的。页岩在宏观上由于沉积作用表现出本构、强度与断裂的各向异性,在微观上则呈现出多孔介质材料的特征。因而对于页岩这种各向异性多孔材料的强度性质和断裂行为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价值。多孔充液弹性本构模型将固体骨架与含有流体的连通孔隙在宏观上看作一种均匀材料,避免了讨论复杂的微观结构,同时可以描述介质中
空中水汽输送是全球水循环中最为活跃的一个环节,水汽输送的特性影响着降水的形成和分布,进而对全球各地区水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目前我们仍缺少相关的模型工具从水文水循环视角来描述空中水汽输送的格局和结构。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数学中的图结构对复杂的水汽输送格局进行描述的概念性模型,即水汽输送网络。水汽输送网络的研究以追踪每个水汽单元的拉格朗日运动轨迹(迹线)为基础。为了建立
估计理论主要是指通过经验或者测量数据对模型中的参数的值在某种误差准则下给出最优估计。在控制理论中的估计问题主要是指通过对系统的输出进行测量来实现对系统状态和参数的估计。在实际中控制系统常常受到外部干扰和噪声等因素的影响,系统的状态通常是随机的。对系统的观测一方面部分状态不可直接观测,另一方面也会受到观测噪声等的影响,具有随机误差。因此控制理论中的估计问题在数学上被抽象成对一个随机微分方程组在给定观
在撞击中,能量吸收结构通过消耗冲击能量从而保护乘员或核心部件。金属薄壁结构的塑性大变形和韧性断裂能够不可逆转地吸收大量动能,且质量较轻,故常被用作能量吸收结构的主要耗能方式。相比其他薄壁结构的变形,金属圆管在刚性模具轴压下的膨胀、缩径、翻转变形具有单位质量能量吸收率(SEA)高、反力稳定且无峰值、对载荷不敏感等优势,故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理解和优化圆管变形的能量耗散机制是冲击防护领域有重要意
形状驱动效应和形状共存是A-130缺中子过渡核区原子核的重要特性之一,反映原子核中单粒子运动和集体运动的相互关联和转化,而在A-140丰中子核区,反射不对称性的八极形变对原子核内基本对称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两者均是原子核高自旋态研究中的前沿且重要的课题。本工作中对缺中子核129Xe和丰中子核140,141Xe的高自旋态研究,便是从以上两方面分别给出原子核的结构和形状等信息。在129Xe研究中,通
对强相互作用物质的研究,特别是对其对称性的破缺和恢复,以及与之对应的相变现象的研究,仍然是目前理论物理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自然地开始考虑更多的自由度,例如磁场和手征化学势等。这些自由度极大地丰富了QCD相图的结构,也加深了人们对于强相互作用体系的认识。同时,在天文学、粒子物理和凝聚态物理等众多领域,这些研究也具有着重要的应用。而作为研究强相互作用物质的重要实验手段,相对论重离子
跨流域多尺度流动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和工程应用意义。本文对适合全流域的统一气体动理学格式进行改进,提高其计算效率,并应用到典型跨流域多尺度流动问题的数值模拟研究。为提高大规模并行时的计算效率,基于物理空间和速度空间同时分块,采用高效的并行分组算法,并调整了UGKS的计算流程,发展了三维复杂分块结构网格上适合大规模高效并行计算的UGKS算法。多种典型算例测试验证了新算法在从小规模到超大规模计算中的
粲偶素系统为研究量子色动力学中微扰效应和非微扰效应提供了有效场所。粲偶素衰变过程的实验研究对更好地理解粲偶素的性质和衰变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第二代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第三代北京谱仪采集的448.1百万的ψ(3686)事例,通过E1辐射过程ψ(3686)→YχcJ对粲偶素χcJ的双光子衰变和强衰变做了详细研究。通过测量χc0),2→γγ过程的分支比,得到了χc2的双光子衰变宽度和χc0的双光子衰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