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市公司既拥有股票市场再融资的渠道,又能在债券市场上发行债券融资,这两种融资方式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探究其融资行为的跨市场效应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兴趣。本文关心上市公司的股票流动性将如何影响公司在债券市场上融资的成本,并探究背后的影响机理是由企业议价能力或是由信息不对称进行传导的,此外本文还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债券类型、不同发债主体产权性质的影响分化。纵观已有研究成果,少有学者实证检验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流动性与债券信用利差之间的关系,而检验其影响机制和影响分化的研究更为罕见。
本文以2008-2017年期间A股发行过债券的上市公司数据,参考Amihud(1986)提出的非流动性比率指标衡量公司股票流动性,实证研究了股票流动性与信用债利差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并对公司债和中期票据、国企和非国企不同样本进行了分组回归并比较其影响机制,主要得到了以下结论:
(1)上市公司股票非流动性越强,信用债利差越大,发债融资成本越高;(2)上述影响机制是通过企业发债融资时的议价能力进行传导的,而非信息不对称,即股票流动性的降低会提高企业使用股权再融资的成本,进而在发债融资时削弱企业的议价能力,导致更高的信用债利差;(3)与公司债相比,中期票据的信用债利差受到股票流动性的影响相对更大;(4)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股票流动性与信用债利差的关系无论是显著性还是强度上均更高。
本文有以下创新点:(1)从企业融资成本的微观视角引入融资议价能力来解释股票流动性对信用债利差的影响,并排除了信息不对称的传导机制;(2)首次对公司债/中期票据和国企/非国企的上述影响机制差异进行了检验。
本文以2008-2017年期间A股发行过债券的上市公司数据,参考Amihud(1986)提出的非流动性比率指标衡量公司股票流动性,实证研究了股票流动性与信用债利差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并对公司债和中期票据、国企和非国企不同样本进行了分组回归并比较其影响机制,主要得到了以下结论:
(1)上市公司股票非流动性越强,信用债利差越大,发债融资成本越高;(2)上述影响机制是通过企业发债融资时的议价能力进行传导的,而非信息不对称,即股票流动性的降低会提高企业使用股权再融资的成本,进而在发债融资时削弱企业的议价能力,导致更高的信用债利差;(3)与公司债相比,中期票据的信用债利差受到股票流动性的影响相对更大;(4)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股票流动性与信用债利差的关系无论是显著性还是强度上均更高。
本文有以下创新点:(1)从企业融资成本的微观视角引入融资议价能力来解释股票流动性对信用债利差的影响,并排除了信息不对称的传导机制;(2)首次对公司债/中期票据和国企/非国企的上述影响机制差异进行了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