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土地,土地资源利用具有可持续性又具有稀缺性。我国幅员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耕地资源占有量小,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而且人均耕地将逐年减少。因此,如何合理地利用耕地(农作物及经济作物的播种情况),科学地配置资源(农业现代化进程:水利、机械等投入),提高耕地的生产效率,是当地政府和从事耕作的农民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开封市位于我国中部河南省东部,地处黄淮海大平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非常适于农业生产,同时,开封是“七朝古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2003年以来,河南省提出了实施区域性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提出“促进中原崛起,实现郑汴一体化”。开封市如何在快速发展经济时实现包括耕地资源在内的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保证农业和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采用了数据包络分析法、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和Tobit回归分析法对开封市2003-2012年的耕地生产效率进行了评价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通许县在2003-2012年期间耕地生产技术效率(TE)、纯技术效率(PTE)和规模效率(SE)在这10年期间的耕地生产技术效率均为1,说明通许县的耕地生产在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和物质消耗的现有投入条件下,耕地获得的实际产出达到了理想产出水平。在2003-2012年耕地生产效率最低的是兰考县,表明兰考县的耕地生产实际产出距离理想产出水平较远。根据开封县域技术效率随时间的变化,2003-2012年通许县的耕地生产实现了技术效率最优,其次是杞县在2006年技术效率为1,其他年份小于1,尉氏县、开封县和兰考县的耕地技术效率在这10年间均未实现技术有效。通过纯技术效率随时间变化分析,开封市郊区、杞县、通许县的纯技术效率2003-2012年都为1,郊区、杞县、通许县的耕地生产实现了纯技术效率最优。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生产全要素指数分析发现,除2008年的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变化指数是0.988外,其他年份所表现出的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变化值都大于1,也就是说,耕地生产的技术不断提高,技术进步指数不断增加。还发现开封市耕地总要素生产效率的变化来自于技术进步。在2003-2012年期间开封全市耕地生产技术变化指数和全要素生产效率变化指数的变化趋势呈现下降-增长-下降-增长的变化趋势。通过Tobit回归模型对开封全市耕地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政策虚拟变量、大中型拖拉机数量、粮食播种面积显著影响耕地生产技术效率,其中政策虚拟变量、大中型拖拉机数量是正向显著影响,说明政策越好、大中型拖拉机数量越多耕地生产效率越高。因此,对于耕地生产来说,作为政府部分应该多研究并提出支农、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的积极性。而粮食播种面积是反向消极显著影响耕地生产技术效率,说明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导致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减少,最终导致农业总产值的减小,耕地效率降低。合理安排粮食播种面积和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从而提高耕地产出的农业总产值。本文最后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开封市提高耕地生产效率的建议:(1)坚持长期支农、惠农的政策不变,并持续加大、加强。(2)建立以提高现代化水平为标志的新型农业现代化科技进步体系。(3)开封市作为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之一,坚持粮食生产不动摇。(4)根据各县区实际与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