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1、应用超声造影探讨相同性质甲状腺实性结节不同区域的血流灌注特征。 2、应用超声造影研究不同性质甲状腺结节血流灌注的异质性,评价超声造影各定量参数在定性诊断中的意义,以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 3、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相关性,借助超声造影评价肿瘤血管生成分布情况。 研究对象: 以2013年10月至2015年5月在舟山医院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59例患者共59个甲状腺实性结节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超声造影前都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病例行超声检查前均未进行任何相关治疗。 研究方法: 对我院59例患者共59个甲状腺实性结节术前行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二维超声观察甲状腺的大小形态及回声,对结节的数目、大小、形态、境界、内部回声、有无钙化及血流分布情况等进行评估。观察结节的造影增强特征,并应用TomTec软件进行定量分析,选择感兴趣区绘制时间-强度曲线获得结节旁正常组织、结节边缘及结节中心三个区域的定量参数:峰值强度(PI)、达峰时间(TP)、曲线下面积(AUC)、平均渡越时间(MTT)。对所有患者手术后的病理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结节旁正常组织、结节边缘及结节中心三个区域的微血管密度(MVD),并分析其与超声造影定量参数的相关性。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参数的差异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定性诊断中的价值,评价不同性质甲状腺结节微血管生成分布特征。 研究结果: 1、超声造影增强特征分析:大多数甲状腺乳头状癌表现为不均匀低增强,而结节性甲状腺肿则主要呈均匀等增强。 2、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分析:恶性组结节平均PI及平均AUC小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结节平均TP及平均MTT比良性组要大(P>0.05)。恶性组中,结节旁正常组织PI大于结节边缘及结节中心,结节边缘PI大于结节中心(均P<0.05);结节旁正常组织AUC显著大于结节中心,结节边缘AUC大于结节中心(均P<0.05),结节旁正常组织AUC大于结节边缘(P>0.05);恶性组结节旁正常组织、结节边缘及结节中心三个区域之间TP及M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结节三个区域之间的PI、TP、AUC及M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微血管密度(MVD)分析:恶性组MVD(21.68±4.77)条/HP显著小于良性组(34.63±10.05)条/H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中,结节旁正常组织、结节边缘及结节中心MVD分别为(33.28±5.79)条/HP、(26.62±5.60)条/HP、(16.74±5.50)条/HP,三个区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中,结节三个区域之间的MV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超声造影各定量参数与MVD相关性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I与MVD呈显著正相关(r=0.819,P=0.000),AUC与MVD呈显著正相关(r=0.668,P=0.000);结节性甲状腺肿PI与MVD呈显著正相关(r=0.838,P=0.000),AUC与MVD呈正相关(r=0.341,P=0.010)。 研究结论: 不同性质的甲状腺结节及其不同区域的血流灌注特点不同,甲状腺恶性肿瘤结节中心,结节边缘与结节旁正常组织的PI、AUC呈递增趋势,血流分布不均一、癌巢边缘相对于中心区域呈高灌注表现,而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旁正常组织、结节边缘及结节中心血流灌注较为均一,区域血流灌注的差异小。超声造影在显示肿瘤微血管分布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对甲状腺结节的定性诊断有较大帮助。将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VD)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PI与MVD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I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MVD,借助超声造影能在术前评估肿瘤血管生成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