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浪叙事”的文学传统自古延续至今,在现当代文学的叙事范畴内,这一叙事传统更加凸显,张炜的流浪叙事创作基于此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从早期直面现实的道德反思与世俗批判,再到近期鲜明忏悔意识的表露,无论文体风格如何变化,其作品中始终渗透着强烈的自我救赎的意味。从《古船》到《艾约堡秘史》,张炜的流浪叙事创作于多个向度发生显著的变化。流浪者主人公首次担当多个身份、具有多重角色属性,主动关注阶层之间、城乡之间的流浪者的生存现状。其中所反映的社会中部分人物的“迷路”困境,揭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路径与实况,展现了当代人精神“荒凉”的现象,旨在突破资本、权力、财富以及欲念等对当下生活造成的多重困境。在对其以往作品“流浪叙事”的有效承继中,张炜开启了崭新的“迷路”叙事模式:“出走——休养——迷路”模式。此种模式主要叙述当下流浪者“迷路”的故事,即最初遵照他人嘱托而主动远行,达成短期目标后因健康问题被迫休养,并趁此反思“出走”问题,最终在多种选择中迷茫试探的故事。在对存在境遇和时代精神的深刻体悟中,张炜反思并扬弃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由此引发了叙事形式的新变,即有效地建构起多重线索并行的叙事结构,并且完善了流浪叙事中经典的叙事情节。张炜近期创作首次以理想追求的变换来突出“流浪”完成了从地理层面到精神层面的升华,其中所涉及到的“报恩”“忏悔”“赎罪”等内容指涉亦丰富了流浪叙事的主题内涵。论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绪论中,对“流浪叙事”的几种类型进行概述,并由此对其概念进行界定,同时对张炜不同时期的创作情况与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分析,以《刺猬歌》为其流浪叙事创作新变的分界点。正文部分共有三章,第一章“流浪叙事中形象特质的创作新变”,以流浪主人公、流浪同盟者与流浪异类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身份地位、角色属性与心理状态等三个方面探析张炜流浪叙事创作中形象特质的变化。第二章“流浪叙事中叙事形式的创作新变”,以叙事学、类型学理论作为基础研究范式,主要从主述模式、叙事结构与叙事情节等层面探究张炜创作中叙事形式的变化。第三章“流浪叙事中主题内涵的创作新变”,由逃离野地、奔向高原、走出半岛等三种流浪途径分析张炜流浪叙事独特的主题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