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山》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bje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查尔斯·弗雷泽(1950-)是美国当代的一位新起作家。《冷山》作为其文学生涯的首部小说一经出版便吸引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颂扬,并荣获1997年美国国家图书奖,与《飘》并成为“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双璧”。在《冷山》中,弗雷泽运用敏锐的时空感和散文式的写作风格深刻塑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然而,弗雷泽的关注点并非局限于人物的塑造,而是通过展现这些人物在生活困境中所做出的伦理选择和经历的精神成长,来审视当时社会中的伦理道德。本论文包括三部分,引言、主体和结论,其具体内容如下: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查尔斯·弗雷泽的基本信息;小说的艺术成就和主要内容;国内外对《冷山》的研究现状;本研究的动机、问题、目的和研究方法;该论文的结构框架。主体分为四部分,分别阐述了本研究的理论框架以及在理论视角基础上对文本中蕴含的伦理关系和道德价值的剖析。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基本理论,它的西方渊源和发展,该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接受与勃兴以及该理论对《冷山》研究的适用性。第二章分析了小说中蕴含的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艾达从对自然持有一种观赏态度到逐渐融入自然,在此过程中,她从自然中寻找到了归属感,获得了生活的动力。鲁比天生就与自然有着亲密的联系,在她看来自然和人类是一样的,有灵魂和情感。英曼在归乡途中,无论是对自然的阅读还是对自然的亲近,都从中得到了无限的慰藉,精神上对自然的依赖是支撑英曼回到家乡的动力。在本章中呈现了查尔斯·弗雷泽对于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的伦理诉求。第三章讨论了小说中所呈现的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首先,分析了两位性格迥异的女主人公艾达和鲁比,因为困窘生活所迫,她们从生活中的伙伴关系逐步演变成情同手足的姐妹。其次,男主人公英曼身经战争的残酷之后踏上返乡之旅,在艰难的返乡历程中他经受了种种诱惑最终与家乡的爱人艾达团聚;与此同时,艾达在爱人生死未卜,他人觊觎自己美貌的困境中,忠贞不渝守望爱人的归来。弗雷泽为读者呈现了感人肺腑的爱情史诗。最后,在以美国内战、种族歧视严重的社会背景下,三位主人公与其他种族的相处始终表现出平等、尊重与友爱的态度。总之,在人与人的伦理关系中,传达了弗雷泽对和善、友爱的伦理诉求。第四章探讨了人与自我的伦理关系。小说中三位主人公通过自己的理性和伦理意识在不同的伦理困境下做出正确的选择,最终使自我得到了升华,实现了人类由凡入圣的终极追求。艾达在遭受命运巨变之后,从一位南方名媛蜕变成生活的强者。鲁比对父亲的愤恨导致自我身份错置,在艾达的伦理启蒙之下,她最终实现伦理身份的重构。精神幻灭的英曼,在家乡的感召之下踏上返乡之旅。返乡历程中他的人性逐渐复苏,最终以生命的代价实现了灵魂的救赎。最后一部分为结论:查尔斯·弗雷泽的《冷山》为我们构建了一个有道德规范、合乎伦理的社会,从而彰显了人性的光辉以及作家的社会责任感。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解读《冷山》中所蕴含的伦理关系,剖析人物的生活状态,不仅为解读文本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为读者提供了道德榜样和伦理教诲。
其他文献
经济全球化带动了旅游业的全球发展。红色旅游是旅游业发展浪潮中新兴的一种主题文化旅游产业。江西,作为红色中国的摇篮,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可圈可点,拥有十分丰富的红色资源。
田纳西·威廉姆斯的《玻璃动物园》是被广为研究的美国经典著作之一。多数批评侧重于以下两方面:首先:作为一部“回忆剧”,《玻璃动物园》向读者揭示一个人过去的经历往往对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对外交流与宣传日益频繁,口译的重要性逐渐彰显出来。其中,交替口译在形形色色的政府间国际会议、对外宣传、国际商务交流和谈判、国际学术交
祭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但自上世纪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迷信活动而受到批判,同时也成为文化研究的禁区。但是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全国各地逐渐兴起了“祭祖热”。近几年,各
宋词,中华诗歌苑里的奇葩,堪与唐诗比肩。苏轼,宋朝最负盛名的诗人、散文家、书法家、政治家,开创了宋词的豪迈词风,留下了无数吟诵千古的名词。在中国人的文化意识里,无论是宋词还
路易-费尔迪南·塞利纳是法国二十世纪的一位作家。《茫茫黑夜漫游》是他的第一部小说,被普遍认为是法国乃至世界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特殊重要地位的作品。但因为塞利纳在第二次
艾丽丝·沃克是当今美国文坛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她所创作的作品揭露和批判了种族主义与性别主义对黑人妇女的身心摧残,集中表现出她对黑人妇女生存状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