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果补语是汉语表达中最常用的句法成分之一,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因为其本身具有独特性和复杂性的特点,留学生在习得时很容易产生偏误。本文通过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对中高级阶段韩国学生使用“到”、“完”、“好”、“成”四种结果补语的情况进行了考察,分析了韩国学生使用这四种结果补语的偏误,并对偏误类型、偏误成因及其规律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提出一些教学建议。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阐述本文的选题意义和价值,从结果补语的本体和偏误两个方面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介绍了本文所涉及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对本文选取的语料来源进行了说明。第一章主要对语料库中搜索到的偏误进行了分类统计和数据分析,整体概括了中高级阶段韩国学生“到”、“完”、“好”、“成”四种结果补语的偏误情况,同时还简单介绍了中介语理论和偏误分析理论。第二章分析“到”的偏误,分为遗漏、冗余、误代、错序四种类型,其中多用“到”的偏误率最高,其原因主要是目的语泛化,教材编排与使用不合理,建议教学首先采用语素教学法,然后针对抽象意义的“到”进行循环递进式的教学;第三章分析“完”的偏误,分为遗漏、冗余、误代、错序四种类型,其中缺少“完”的偏误率最高,其原因主要是母语负迁移,回避策略影响,建议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引导帮助韩国学生建立有关“完”的新概念,加强与韩语的对比,还要培养他们的汉语思维习惯;第四章分析“好”的偏误,分为遗漏、冗余、误代、错序四种类型,其中“好”与“完”的混用偏误率最高,其原因主要是教师课堂语言运用、教学方法选择,生活环境中不规范汉语的影响,建议采用实体演示等直观化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其口语化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培养语感能力;第五章分析“成”的偏误,分为遗漏、冗余、误代三种类型,其中“成”的错误搭配偏误率最高,其主要原因是自身语义的抽象性,教学过程中的忽略,建议课堂讲解过程中多举例,让学生在具体例子中加深理解,并结合练习题进一步巩固最后是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结果,说明文章的创新之处及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