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玉米茎腐病(Corn Stalk Rot,CSR)是一种世界性的土传病害,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人们对自身健康和食品安全也愈加重视,所以对玉米茎腐病的有效的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迫在眉睫。本研究通过2019和2020年吉林省玉米茎腐病的病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分离确定吉林省玉米茎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以此病原菌为指示菌,在玉米植株残体以及根际土壤中分离真菌,通过对峙培养筛选玉米茎腐病生防菌株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茎腐病(Corn Stalk Rot,CSR)是一种世界性的土传病害,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人们对自身健康和食品安全也愈加重视,所以对玉米茎腐病的有效的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迫在眉睫。本研究通过2019和2020年吉林省玉米茎腐病的病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分离确定吉林省玉米茎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以此病原菌为指示菌,在玉米植株残体以及根际土壤中分离真菌,通过对峙培养筛选玉米茎腐病生防菌株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对生防菌生物学特性和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并将其应用于绿色防控技术中,为我国玉米茎腐病的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策略。本研究结果如下:1.玉米茎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2019年和2020年在吉林省进行了玉米茎腐病病害发生的调查分析,并对病原进行了采样分离,选取分离频率最高的病原菌。通过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吉林省玉米茎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为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分离得到180株病原菌,其中禾谷镰孢(F.graminearum)158株,轮枝镰孢(Fusarium verticillioides)19株,层出镰孢(Fusarium proliferatum)3株。2.玉米茎腐病生防菌株的分离及鉴定在玉米植株残体以及根际土壤中分离14株木霉菌。将这14株木霉菌株与禾谷镰孢(F.graminearum)进行对峙培养初筛,最终得到两株具有显著抑菌效果的菌株CCTH-2和CCTH-6。木霉菌CCTH-2和CCTH-6对禾谷镰孢(F.graminearum)的抑制率分别为82.83%和82.42%。通过木霉菌株CCTH-2和CCTH-6的发酵液、易挥发性代谢产物、难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禾谷镰孢(F.graminearum)的抑制效果以及菌株CCTH-2、CCTH-6对其它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分析,对CCTH-2和CCTH-6的生防效果进行复筛。综合分析后确定木霉菌株CCTH-2的生防效果更好。对木霉菌株CCTH-2进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及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木霉菌株CCTH-2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3.生防菌株哈茨木霉CCTH-2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最适合CCTH-2菌落生长和产孢的培养基是PDA;最适合CCTH-2菌落生长的温度是30℃,最适合CCTH-2产孢的培养基的温度是25℃;最适合CCTH-2菌落生长和产孢的光照条件为全光照;Mn2+和Fe2+对CCTH-2菌落生长和产孢量均有促进作用;CCTH-2菌落生长和产孢量在p H值为7时最佳;CCTH-2具有一定的抗盐能力,在含盐量小于6%时可以继续生长发育。4.哈茨木霉CCTH-2菌株的生防机制研究生防菌株的竞争作用通过CCTH-2与禾谷镰孢的平板对峙实验的观察分析可知,木霉菌丝生长迅速,可以占领更多的生长空间,从而达到抑菌的效果。生防菌株的重寄生作用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CCTH-2与禾谷镰孢对峙培养的菌落可以发现,CCTH-2的菌丝缠绕在禾谷镰孢的菌丝上,木霉对禾谷镰孢的重寄生作用明显。生防菌CCTH-2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通过促生效果盆栽实验证实,经过生防菌CCTH-2处理的玉米幼苗的平均鲜重、干重、株高、根长、茎宽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生防菌CCTH-2诱导植物抗性的作用通过防效盆栽实验证实。相对于经过生防菌CCTH-2孢子悬浮液处理的玉米幼苗玉米茎腐病病斑面积为对照组病斑面积的34.78%。探究CCTH-2对玉米植株体内的抗病相关基因PR1、PR5、An2、AOS、LOX10、PAL相对表达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经过生防菌CCTH-2诱导后,玉米的抗病基因PR1、PR5、An2、AOS、LOX10、PAL的表达量有显著提高。5.以耐病品种为核心的绿色防控技术研究通过对吉林省境内不同的玉米品种种植区的玉米抗耐病品种的调查分析,发现目前玉米品种的抗耐性正在被逐渐挖掘,但是玉米品种抗耐性较为单一问题仍会导致玉米因其他病害的影响而产量、质量降低。因此,玉米品种对于玉米病害的抗耐性的广谱性仍需继续深入研究和开发。在通过玉米茎腐病的发生情况,分析调查地区的玉米茎腐病流行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意见。对筛选得到的生防菌CCTH-2固体发酵的培养基基质进行了初步筛选,为哈茨木霉的菌剂开发提供基础。
其他文献
蔬菜穴盘育苗可延长生育期,集约管理、培育壮苗,穴盘播种和摆放是机械化育苗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育苗穴盘播种与穴盘摆放环节相互独立,穴盘播种地点固定、机械化程度高,但是播后育苗穴盘的整理、搬运与摆放作业仍以人工为主,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与播种环节极不匹配。人工搬运摆放穴盘易造成基质土和种子移位、跌落,影响育苗质量。鉴于此,本文设计了一款移动式穴盘育苗播种与摆放一体化装备,实现了播种与摆盘同步协调工
区块链仍处在发展的大好时期,但其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如被人利用在洗钱博彩等非法交易中。比特币作为最早和最具代表性的区块链系统,经受了最多的争议。这些争议多数并不是否定技术本身,而是源自对比特币网络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监管手段。比特币去匿名化作为一项研究,正是去认识分析比特币网络的发展现状乃至演变过程,并且对于区块链上具体账户实体的去匿名化,该识别工作还能够协助监管和调查取证,因此具有很高的研
华北平原农田面临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和土壤肥力降低等问题,提升农田土壤的质量迫在眉睫。生物炭是一种新兴的土壤添加剂,在改善土壤肥力与提高作物产量等方面亟待进一步探究。本研究以华北平原夏玉米-冬小麦轮作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生物炭施用水平下土壤有机碳组分(物理、化学、生物组分)、养分以及作物产量的变化,采用通径分析方法确定土壤有机碳组分影响养分的主要因素,进一步探求生物炭影响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果实富含维生素、番茄红素等对人体有益的营养元素,是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因其基因组小、遗传背景清晰、容易遗传转化、突变体丰富、生长周期短以及具有果实等优点,番茄也是研究果实发育和逆境胁迫的模式系统。ERF(Ethylene Responsive Factor)转录因子属于AP2/ERF(APETALA2/Ethylene Responsive Fact
磷是作物生长所必需的矿质营养元素之一,然而磷素在酸性土壤上极易被固定导致难以被作物吸收利用。中国东南部是重要的作物种植区,该区域大部分耕地为酸性土壤。研究中国东南部酸性土壤区磷肥的施用效应,并剖析不同类型磷肥施用效应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未来中国磷肥产业的发展、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文献荟萃分析、土壤培养试验及盆栽试验,探究东南部酸性土壤上不同磷肥的施用
钢管混凝土柱有着施工方便且承载力高的优点,国内外对其研究体系十分完善。常运用在大跨度结构、桥梁、超高层建筑等等。考虑我国国情,废弃橡胶数量逐渐递增。于是本文秉着解决橡胶污染的出发点,引入了钢管橡胶混凝土柱进行研究。钢管橡胶混凝土柱相对于普通钢管混凝土柱,其主要区别在于核心混凝土利用部分废弃橡胶粉末取代砂,改变核心混凝土的配合比。相比一般钢筋混凝土柱它的承载力更高,延性更好,抗震性能也更佳。如今我国
几丁质是自然界第二大可再生资源。几丁质的完全水解产物N-乙酰氨基葡萄糖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农业、工业等方面的单糖。通过生物酶法降解几丁质,高效利用几丁质资源,是产业发展方向。本研究首先从Streptomyces alfalfa ACCC40021基因组中克隆出一个GH20家族的β-N-乙酰己糖胺酶SaHEX,测定酶学性质并评价其与几丁质酶的协同作用。其次,在实验室的前期研究基础上,
目的:探讨Acrysof IQ Restor Toric(ART)人工晶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15年1月到2020年10月在我院行白内障手术且角膜散光≥0.75D的患者共79例(85眼)。将患者分成两组:ART组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ART人工晶体植入术;Toric组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Toric人工晶体植入术。所有患者均由同一位有经验的医生进行手术。收集患者术前资
农业生产活动中排放的N2O、NH3、CO2及CH4等均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其对温室气体贡献达20%以上;同时,氮素损失所产生的危害也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因此,为明确不同水肥调控措施对果园氮素各去向及净温室效应的影响,本研究在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丹凤山苹果园种植基地进行为期3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传统水肥(CT)、单质肥+沼液(A1)、优化水肥(A2)、节肥控水+腐植酸+微生
目的:本文通过对我院过去12年内源性眼内炎病例的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视力的相关因素,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可能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非对照性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0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42例(47眼)的内源性眼内炎患者,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基础疾病、症状体征、病原学检查、治疗结果、视力及并发症等资料。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定性资料用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