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光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问世并进入眼科临床已成为眼底影像检查技术的里程碑。作为无创伤性的眼底断层成像,常用于发现眼底的微小病变,判断疾病的病理改变,用于定量诊断,也是疾病治疗效和随诊观察的客观指标。其扫描速度大幅加快,扫描分辨率提高,使得视网膜活体成像更清晰、直观。 青光眼是一组具有特征性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的眼病,是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尽管如此,到目前为止,人们对于青光眼真正的病因尚不完全明了。目前降眼压治疗仍然是阻止青光眼视功能进一步损害最为普遍和有效的措施,而视盘形态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etinal nerve fiberlayer thickness,RNFLT)是反映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程度的客观依据。降眼压后神经纤维层厚度能否随之改善仍有争议。 本研究旨在采用第四代频域OCT对比观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降眼压治疗前后视盘区、黄斑区视网膜的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多次测量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的厚度,总结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前术后眼压变化对其眼底超微结构的可能影响,进而指导临床上何时,并且如何更好的对青光眼进行干预性治疗。 方法:收集门诊及住院确诊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并行手术治疗的病例共30例34眼,其中行YAG激光虹膜切开术治疗6例,6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手术治疗的24例,28眼。所有病例术前、术后1天、3天、7天、两周,行频域OCT(Cirrus HD-OCT,Zeiss)检查,包括双眼视盘区,黄斑区扫描,留存视盘区RNFL厚度值(包括四个象限值及平均值),留黄斑区RNFL厚度值;同时,用同一台非接触眼压计(CT80,TOPCON)进行眼压测量。 统一检查统计数据的有效性,建立数据文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包,以测量时间分五组,其中视盘区又分四个象限分别对比,运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统计学方法,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两部分分别对视盘区厚度值,黄斑区厚度平均值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结果: 1、视盘区神经纤维层厚度患者术前视盘神经纤维层厚度平均为76.20±25.28um,与术后1天(75.73±26.10um)、术后3天(82.27±25.66um)相比无统计学差异(t=0.48;1.69,P=0.64;0.12);与术后1周(85.71±27.10um)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t=2.32,P=0.04);与术后2周(88.25±27.68um)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3.29,0.008)。其中,下方象限术前、术后1周开始增厚(t=2.35,P=0.04<0.05),2周比较变化最大(t=3.11,P=0.009<0.05);其他象限术后2周开始增厚(P<0.05)。 2、黄斑区OCT测量平均厚度患者术前黄斑区神经纤维层厚度平均为306.34±42.32um,与术后1天297.44±41.36um)、术后3天(298.46±41.92um)、术后1周(307.25±42.12um)、术后2周(309.64±43.67um)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t=0.655,t=0.658,t=0.425,t=0.338;P=0.516,P=0.528,P=0.513,P=0.737)。 结论: 1、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前术后眼压急剧波动短期内会造成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改变。 2、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前术后眼压的急剧下降,短期内未对黄斑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造成明确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