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空间正义思想研究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27202044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如福柯所言,这是一个空间崛起的时代。空间问题正在成为西方社会科学研究的新热点,空间正义逐渐成为不少学者揭示、批判资本主义的新的理论视角。尽管空间、正义没有成为马克思言说的中心,马克思也未形成系统的空间正义理论,但在空间批判中马克思并没有失语。他曾给予空间问题特殊的关注,并提出一些极具穿透力的洞见。这些思想引发后来学者的进一步探究,使空间成为当代社会新的叙事范式和新的理论生长点。资本的本质是最大限度地追逐剩余价值,空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资本的增殖、扩张逻辑与人的生存、发展逻辑之间存在逻辑张力甚至是矛盾,马克思以实现人类解放为最高价值追求,必然批判资本逻辑支配下的空间关系,要求实现社会主义空间正义。马克思空间正义思想的独特性,在于他将空间批判与资本批判结合起来,将空间正义思想构建在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本逻辑空间化的批判,揭示资本主义空间失义的根源,并寻求解决路径,从而构筑起社会主义空间正义,这是马克思空间正义思想的理论进路。
  本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在梳理国内外众多文献的基础上,提出马克思空间正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和理论特质。
  第二章梳理“马克思的空间观”、“马克思的正义观”,以探析“空间正义”与“资本逻辑”的关系、“马克思空间正义思想”的内涵;并从资本逻辑与空间正义的关系角度,考察马克思空间正义思想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对马克思空间正义思想进行确证。
  第三章是文章的重点章节。马克思在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指出资本的增殖逻辑是资本主义空间失义的根源,资本的空间化是其外在表现,具体体现为资本的空间化积累、空间化扩张、空间化霸权,并从全球中心与边缘的空间化对抗、城市对乡村的空间化剥夺、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异与隔离三个方面展开批判。值得指出的是,马克思并没有对资本空间化全盘否定,而是立足于资本的运行过程和必然趋势辩证的指出,资本的空间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无产阶级的壮大,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消灭剥削、建立真正的人类共同体,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空间正义。
  第四章揭示马克思空间正义思想的理论特质。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空间非正义的批判和揭示,隐性表达了社会主义空间正义思想。批判、资本、权力和实践四个维度是马克思空间正义思想的四个理论特质。
  第五章深入挖掘马克思空间正义思想的当代价值,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价值。理论方面:拓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视域、深化了“正义”思想的时代内涵、启发了社会科学的空间转向;实践方面:有助于坚持和发展中国全球化道路的正确路径、有助于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健康有序发展、有助于建构和谐空间,共享美好生活。
其他文献
分配正义是当代讨论社会公平正义的理论争论的焦点问题,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符合收入分配改革的时代要求。马克思虽未就“分配正义”问题进行专门论著,但在《哥达纲领批判》等相关著作中,围绕着对资产阶级正义观、共产主义社会不同阶段的“分配”原则等问题的研讨,形成了有关“分配正义”的重要思想,这对于我国如何进行收入分配改革、实现分配正义提供了重要启示。  本文以《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分配正义观的批判性呈现与
学位
自由是实现人全面发展自身的前提,马克思毕生都在为了实现全人类的自由而奋斗着。而《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以下简称《博士论文》)则开启了马克思自由思想的开端,作为马克思第一部完整的哲学著作,《博士论文》充分展示了青年马克思的自由思想。通过《博士论文》马克思开始对自由问题进行了哲学上的系统思考。正是在这个前提下,从而有了后续伟大哲学思想的诞生。而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围绕的核心也都
学位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以重生贵德作为其教义的核心,随着道教的发展,对道教养生理论和方法的探讨也越来越丰富,并在历史长河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诸多养生方法中太极拳是备受青睐的一种养生方法。太极拳是在太极阴阳思想指导下根据道教对人体形、气、神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而创编出来的一套传统导引养生拳术。①此种提法在学术界显得更为溯本追源,因为很多太极拳师都强调过太极拳的防身技击作用仅仅是其
在人性善恶问题上,康德认为人性在根本上是恶的。由于人的双重世界身份,这种恶在主观上是普遍的、必然的,但它可以被克服,使得人类重新向善。至于人类如何能够改恶向善,康德提出了他的解决方式:一方面,因为恶是人类运用自由产生的,但由于人性中所具有的向善的原初禀赋在客观上是必然的,且不能被根除,因而人类可以凭借自己的自由克服这种恶而重新向善;另一方面,仅仅依靠人类的自由无法克服恶,因此还必须假定有神恩的援助
学位
近年来,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呈现出关于人的价值与命运的不安。站在宗教研究角度可以判断,现代科技的种种挑战人性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抵触着基督宗教的人道价值,造成张力。于是,有必要对现当代神学思想家关于技术问题的反思加以考察。  别尔嘉耶夫既是一名基督教存在主义与人格主义哲学家,又被认为是最早关注技术问题的哲学家之一。有关技术与机器问题的思考,散布于他早期、中期、晚期的重要著述当中,并在《人和机器——
纵观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在经过了自我意识的批判、政治和宗教的批判、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后,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实践观的思维方式。实践观的思维方式的实质就在于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思维方式,它是马克思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出发点。实践观的思维方式以现实的人及其发展和解放为致思取向,以人的实践活动的矛盾和发展规律为致思内容,以实践唯物主义的辩证法为致思方法。从
《资本论》中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既不是范畴序列与历史顺序相一致,也不是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的简单结合,而是资本逻辑与资本主义现实历史的双向建构。《资本论》中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本质上是历史的辩证法。  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哲学中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并在其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发展了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这构成了《资本论》中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前史。在思想来源方面,黑格尔哲学中逻辑与历史相统
哲学家诺齐克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典型辩护者,而著名的分析马克思主义者柯亨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捍卫者。二者之间的直接理论对话代表了这个时代关于两种基本社会制度合理性之争辩的最强有力思想交锋。柯亨曾言,诺齐克的“张伯伦论证”对他始终坚定不移地所信仰的社会主义构成了巨大挑战,让他在为社会主义辩护中陷入了理论困境。诺齐克通过张伯伦论证引出自由与平等是互不相容的,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中要靠强制手段牺牲自由才能达
学位
人口是国家发展的根本。这两年关于二胎政策的研究逐渐增多,足可见人口问题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域。但是学术界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来考察研究二胎政策的几乎没有,而这确是一个值得探索和研究的课题。本文从马克思主义角度,以兰陵县近年来人口发展情况为例,对二胎政策展开研究。  文章首先考察了二胎政策相关研究现状,认为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二胎政策的研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关于这
自由意志问题是当代科学哲学和形而上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传统上,哲学家们关心自由意志的存在与上帝等超验实体的存在是否相冲突,自由意志与道德行动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及如何协调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近代自然科学兴起之后,决定论成为主导性的世界观。在决定论的世界观之下,自由意志问题显得愈发棘手。因为,决定论与自由意志看起来是冲突的。详细辨明自由意志的真正内涵,阐明在决定论的世界观下,自由意志是否存在以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