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话,作为儿童文学的体裁之一,以其轻盈的幻想,游戏的精神和拟人、夸张地表现手法,长期以来受到儿童和教育者的双重关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及其修订稿更是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将童话作为该学段语文教学的首选文体。但是,在童话进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与儿童渐行渐远的成人化倾向。这主要表现在:选文主题呈现出道德训诫与知识传递的单一面貌;在叙事视角上又多是冷静理智地对儿童世界进行旁观;克己复礼、少年老成的儿童被成人的价值所吞没,说着假、大、空的道德宣言;经典童话中丰富的故事情节、诗意的描述语言让位于字词先行的工具训练论。这种种成人化的表现都是对童话内涵中与儿童相契合的特质的剥离,现实主义的沉重写实代替了轻盈灵动的幻想,忧心忡忡的思考代替了无忧无虑的游戏,以居高临下的训诫代替了沉蕴朴素的隐喻。在认知心理学的图式理论、接受美学理论以及新课程标准精神的指导下,深思童话选文成人化表现背后的种种原因,便会发现“文以载道”的传统观念,使中国童话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为人生”的道路。教化已成为一种情节,嵌入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其次,成人的儿童观念存在严重的偏差,把儿童以形象为主的思维方式等同于成人以抽象为主的思维方式,并且低估儿童的审美能力,选编的童话轻薄短小,审美价值也单一,崇高美一统天下。再次,在应试教育的余波下,不仅知识童话只见知识不见童话,连文学童话也异化为知识童话。一篇文章一个主题,有时还直接点明。学生容易记、老师容易教、考试容易考。这种成人化的道德灌输岂不是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最后,教材选编主体中儿童文学家、儿童文学学者的欠缺,同样制约着童话选文的儿童本位。为了增强本研究的实践指导意义,在最后一章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篇目最多,所占比重最大的一年级下册为例,进行童话选文去成人化的重构尝试。以天真的童心去成人化的老成,推荐选文《讨厌黑夜的席奶奶》《猜猜我有多爱你》;以轻盈的幻想去成人化的沉重,推荐选文《书本里的蚂蚁》;以蕴藉的隐喻去成人化的训诫,推荐选文《狮子的吼声》、《爱心树》;以《小红帽》、《三只小猪》、《豌豆公主》的经典原著去成人化的改编。在成人文化占领世界的今天,童话选文去成人化的研究等于为儿童攻城掠地,从成人的世界中夺回儿童的主题、儿童的视角、儿童的语言、儿童的经典。从而还原童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正的价值,以轻盈的幻想、蕴藉的隐喻守护儿童永远不丧失自己特别的眼光,在成人世界的裹挟中凭借一种充满童趣的独特的话语空间的保护而慢慢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