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 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是结直肠癌病理分期的重要内容,也是指导预后、选择辅助化疗的重要依据。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在切除标本上检取淋巴结是了解区域淋巴结状态的第一步。一般认为必须检出一定数目以上的淋巴结才能准确判断结直肠癌有无转移,从而避免漏检转移淋巴结导致术后名义分期低于实际分期,此数目即为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标本最小淋巴结数目(minimal number of lymph nodes, MNLN),或简称结直肠癌MNLN。研究结直肠癌MNLN方法主要有百分率法、累计百分率法、二项分布式法及生存分析法。多数研究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而且只采用其中一到两项方法,其结论差别很大。那么是否是不同的方法导致了不同的结论?目前未见报告探讨研究方法和结论的关系。另外,大多数研究将结直肠癌合并在一起分析,忽略了结肠癌和直肠癌各自的特点。本研究针对直肠癌的特点,在同一组资料上采用以上四种方法分别计算直肠癌 MNLN,探讨是否因不同的方法导致了不同的结论。 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2007-2013年间行根治性切除的T1-4N0-2M0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所有的直肠癌根治标本均用手工法查找淋巴结,部分标本还合并应用大切片技术检查直肠系膜淋巴结。采用百分率法、累计百分率法、二项分布式法及生存分析法分别得出MNLN,比较四种方法在结论上的差异。 结果: 1.全组104例直肠癌,有淋巴结转移者37例,转移率35.58%(37/104);共检出淋巴结2287枚,平均21.99±10.53枚(4~56枚),其中转移淋巴结239枚,转移度10.45%(239/2287)。淋巴结检出数目≥12枚者占85.58%(89/104)。 2.按百分率法计算MNLN:将104例直肠癌按淋巴结检出数目不同分成4~7,8~11,……,32~35及≥36枚共9组,发现转移率在第1组(4~7枚)至第6组(24~27枚)间随淋巴结检出数的增加而显著上升趋势,之后转为高原状态,到第9组(≥36)反而下降。故按照百分率法,MNLN为24~27。 3.按累计百分率法计算MNLN:在37例有淋巴结转移的标本中,根据术后标本的淋巴结检出数计算转移病例的累计百分率,当淋巴结检出数目为22枚时,累计百分率为48.65%(18/37);淋巴结检出数目达35枚时,累计百分率为89.19%(33/37),接近90%。检出37枚时,转移病例累计百分率达94.59%(35/37)。故按累计百分率法,如果MNLN定为累计检出90%转移病例所对应的淋巴结检出数目,则为35;若为累计检出95%转移病例所对应的淋巴结检出数目,则为37。 4.按照二项分布法计算MNLN:本组的转移度10.45%(239/2287),推算MNLN为27。 5.按照生存分析法计算MNLN:完整随访71例患者,以9~34中某一数字为分界点,逐一将各病例按其标本淋巴结检出数目分到大于等于分界点(A组)、小于分界点(B组)两组中,比较发现A组的生存情况在所有的分界点均优于B组,两组总生存方面的差异在分界点为12、13、18、19、20、21、22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分界点为19时最显著;无病生存方面的差异在分界点为21、23、24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分界点为23时最显著。故按生存分析法,MNLN为19或23。 结论: 在直肠癌标本最小淋巴结数目研究中,对同样的病例资料,不同的统计学方法导致结论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