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13年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问世,到现在已经经历了120年,曾遭遇诸多磨难与坎坷的中国电影艺术在这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浩瀚的文学资源始终与它结伴而行,给它以启迪与帮助,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在将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作品的导演里,其中特别突出的是大陆导演张艺谋,他一直是一位钟情于把小说改编成电影作品的导演。他的电影改编艺术一直是他导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张艺谋电影研究大多集中于张艺谋电影的影像形态、张艺谋与第五代、张艺谋电影的艺术特征、叙事风格以及张艺谋作品评论等等,其中虽偶有文章论及张艺谋电影的改编艺术,但往往并不全面,并不系统,或仅限于张艺谋早期的电影作品。本文试图摒弃大而笼统的评论观点,选取早期电影三部电影,后期电影两部,进行仔细分析。本文立足于张艺谋电影改编前的小说作品与改编后的电影作品的比较分析,主要探讨三部早期电影和两部后期电影,这五部电影笔者认为是最具代表意义的,张艺谋借此引起国际关注的电影《红高粱》改编最成功,具有浓烈批判封建制度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以及改编后被禁演但依旧是许多人心中的经典的电影《活着》,经过中期的沉淀,张艺谋再次回到“小说牵着电影走”的创作轨道上来,创作的两部后期电影《山楂树之恋》和《金陵十三钗》。笔者对以上五部电影进行具体分析,详细结合小说内容与电影片段进行对比研究,分叙事模式的改造、人物形象的变更和故事情节的变动三个部分系统地考察张艺谋早期和晚期的由小说改编的电影作品,做出结论,以期能从整体上把握张艺谋电影创作的改编风格,对原创作品尊重还是利用,做出对中国电影及中国文学价值的思考。论文认为张艺谋现在已经形成了极具个人特色的影视作品改编特点,张艺谋在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过程中,在主题的变动上他往往采取一切为主题、主要角色让路的套路;在叙事上采用找准主线,丰富喜剧色彩的模式;此外,他还利用大量视听造型元素来增加影片改编的形式感。文章认为张艺谋现已形成其独特的改编艺术,但他仍面临着由思想深度的局限而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