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D-氨基半乳糖盐酸盐诱导,复制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观察不同剂量精氨酸对肝衰竭大鼠肝肾功能、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为临床救治肝衰竭病人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1.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的复制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和肝衰竭组(hepatic failure control,HFC),肝衰竭组采用D-半乳糖盐酸盐诱导法。实验鼠在禁食12小时后,将10%的D-半乳糖盐酸盐溶液,1.2g/kg一次腹腔注射,造成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后24小时对大鼠肝、肾功能,血浆蛋白、糖、脂代谢进行检测,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另取6只观察大鼠的一般体征及存活情况。2.不同剂量精氨酸对肝衰大鼠免疫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六组,即A(正常对照组)、B(肝衰竭对照组)、C(精氨酸强化Ⅰ组,0.4 g·kg-1·d-1)、D(精氨酸强化Ⅱ组,0.8 g·kg-1·d-1)、E(精氨酸强化Ⅲ组,1.6 g·kg-1·d-1)、F(精氨酸强化Ⅳ组,3.2 g·kg-1·d-1)。以精氨酸强化Ⅳ组中氮量为准,其他肝衰竭组用甘氨酸补足氮量,使其达到等氮。造模后24小时开始营养治疗,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实验周期14天。实验开始后第14天对大鼠肝、肾功能,凝血机制、血浆蛋白、糖、脂代谢、免疫功能等指标进行检测,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1.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的复制模型组大鼠以D-半乳糖诱导后,24小时后逐渐出现活动减少,饮食下降、嗜睡、反应迟钝或过度,部分大鼠出现狂燥、抽搐,全身毛潮湿直立且无光泽,尿呈深黄色,眼、口腔出血、大便带血等。造模后48小时至72小时之间死亡3只(死亡率50%)。生化指标模型组大鼠与正常大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肝脏可见显著病理改变。2.不同剂量精氨酸对肝衰竭大鼠免疫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1)精氨酸对肝衰竭大鼠死亡率、体重、摄食量的影响精氨酸使大鼠死亡率降低,但各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衰后大鼠体重和摄食量明显降低(P<0.05),3d后体重和摄食量开始恢复。到实验结束各组大鼠体重和摄食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精氨酸对肝衰竭大鼠氮平衡和血浆蛋白的影响肝衰竭后各组大鼠处于负氮平衡,到第10天,各组大鼠恢复了正氮平衡,以D、E组恢复较好。精氨酸强化后,D、E组TP、ALB、PA、RBP含量高于B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精氨酸对肝衰竭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强化精氨酸后使肝衰竭大鼠ALT、AST、ALP、TBIL、BUN、Cr、GLU、TG、CHLO、MDA较肝衰竭对照组有所改善,在精氨酸4个剂量组中,D、E组肝肾功能指标的恢复较好。(4)精氨酸对肝衰竭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肝衰竭后大鼠血清中IgA、IgM、IgG、IL-2、IL-10、IGF-1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肝衰竭各组大鼠血清中TNF-α含量均升高,B、C组较A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精氨酸后,各项指标有所改善,精氨酸4个剂量组中,以D、E组恢复较好。D、E组IgA、IgM含量高于B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D、E、F组IL-2含量高于B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NO含量F组高于A、B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氨酸4个剂量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5)病理结果显示D、E组大鼠肝脏恢复较B、C、F组好,炎性反应程度较轻。结论1.D-氨基半乳糖盐酸盐可复制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大鼠一般体征、死亡率、各项生化检测、肝脏病理均显示模型复制成功,达到模型成功标准。2.精氨酸可以减轻肝衰后机体应激状态,增强肝衰竭大鼠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改善蛋白质代谢,促进营养状况的恢复等。采用的4个不同剂量显示了其量效关系,以1.6 g·kg-1·d-1较好,在安全有效剂量下,有利于急性肝衰竭大鼠肝脏细胞代谢的恢复、肝脏酶系和肝脏功能的改善、提高免疫功能、凝血功能的恢复和蛋白质的合成。